甘肃西成地区金、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时空分布规律
【摘要】:西成盆地是泥盆纪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分离出来的秦岭微板块向北加速俯冲,板内不均匀拉张形成的拉张断陷盆地。以发育泥盆纪热水沉积成岩作用为特征,是秦岭造山带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成矿聚集区。经历了泥盆纪热水沉积成岩期、印支期区域褶皱作用、变质作用期和印支晚期-燕山期在秦岭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陆内造山构造背景下的闭合、隆升造山期。
研究区位于西成盆地西南,发育以邓家山为代表的铅锌矿床和以小沟里-三羊坝,安家岔为代表的金矿床。两类矿床时空关系密切,构成金、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本文通过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岩相古地理再造、典型矿床分析等得出如下结论:
1:区内铅锌矿床属于碳酸盐岩容矿的热水沉积强改造型矿床,金矿床属于似卡林型金矿。
2:金、铅锌成矿严格受沉积环境、沉积相控制。东西向同生基底断裂控制形成的断陷洼地,是两类矿床含矿建造形成的同一沉积环境。由北到南,见千山-安家岔、尖崖沟-小沟里、邓家山-三华咀三条断陷洼地分别赋存三个金、铅锌复合成矿带。
3:热水沉积作用形成在碳-硅-泥热水沉积铅锌含矿建造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Au、Ag、Cu、As、Sb、Hg、Ba等的富集,为上部含金属硫化物碎屑岩建造的形成提供了部分金;两类矿床相同/相似的矿石矿物和成矿元素组合,及铅、硫、氢、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物源都来自前泥盆系基底,说明两者成矿物质来源相同。这种成矿物质的同源性是金、铅锌沉积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层矿化的基础。
4:两类矿床都经历了变质预富集、构造热液改造工业富集的成矿作用演化。然而,含矿层能干性差异造成两类矿床改造形式的不同,铅锌硅岩 含矿层属能干岩层,褶皱、断裂为主的变形中,发生以金矿层内交代、重溶、近距离迁移、重结晶富集为特征的改造成矿作用;金碎屑岩含金矿层属非能干性岩层,以成矿物质剪切变形活化、迁移富集为特征。改造成矿形式的差异是改造期金、铅锌矿分层、相互独立出现、密切共生的根本机制。
5:两类成矿流体研究表明:海底热水、大气降水和被变质岩浆加热的建造水等不同流体参与了成矿。各种流体演化过程中物化条件的改变及金、铅锌在溶液中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是金、铅锌时空共生关系形成的内在机制。
6:金、铅锌成矿作用演化与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间具耦合关系。
|
|
|
|
1 |
邓海军;朱多录;;甘肃西成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找矿前景[J];地质与勘探;2010年06期 |
2 |
代晓莉;安国英;;广西云开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
3 |
曹亮;陕亮;张雨莲;;北山地区铅锌矿成矿类型及找矿方向[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1期 |
4 |
张均;重视和加强金的成矿系列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9年12期 |
5 |
曾祥福;江西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综合找矿模型[J];江西地质科技;1994年04期 |
6 |
曹建劲;粤东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2期 |
7 |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
8 |
石准立,刘凤山;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2期 |
9 |
崔彬,赵磊;湘南东坡矿田钨锡成矿系列流体同位素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
10 |
张绍立;王联魁;朱为方;杨文金;;华南花岗岩类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副矿物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3期 |
11 |
欧文;贵州非金属矿含矿建造与成矿系列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1996年01期 |
12 |
郑庆荣,薛国珍;五台山-恒山成矿区带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
13 |
黄惠民,和志军,崔彬;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3年04期 |
14 |
;初论综合信息成系列预测[J];中国地质;1994年12期 |
15 |
冯建忠,王京彬,梅友松;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
16 |
杨明桂,王发宁,曾勇;赣东北地区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02期 |
17 |
吴良士;提高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水平——介绍矿床成矿系列图的编制[J];中国地质;1986年11期 |
18 |
张相训,陈扬浦;广西老厂铅锌矿床成因的初步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1993年03期 |
19 |
崔彬;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J];矿床地质;1995年01期 |
20 |
陈平,陈俊明,李瑞俭;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