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茶叶功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

廖晓玲  
【摘要】: 本文研究了茶叶的功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的分析测定方法,提出了茶多酚的四种测定新方法和咖啡因的一种测定新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本文由以下几章组成: 第一章:综述。对茶多酚、咖啡因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 第二章: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本文提出了间接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茶多酚能与碱式乙酸铅发生络合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经离心分离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上清液中过量的铅离子,间接确定茶多酚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3.0~25.0μ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1.3%,回收率为98.4~100%。 第三章: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本文首次提出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是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钼酸酯,此物质在341nm处有最大吸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36.0μg,mL~(-1),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2.1×10~5L·mol~(-1)·cm~(-1),回收率为100~105%。用于茶汤中茶多酚的测定,本方法具有灵敏、简便、快速的优点。 第四章: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本文提出了差示 酉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蛔丑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2刀 ~12刀 u g@ mL”‘,表观摩尔吸收系数S二1.97 XIO* L@ mol”‘@*m”‘,回 收率为97.5~102%。 第五章: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本文 首次提出了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分析方法。 它是基于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还原H刃。,抑制鲁米诺K刃。-MO。体 系的化学发光,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茶多酚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方法 的线性范围为 0.8-2.4 u g·mL刁,检出限为 0*3 u g·InL*,卞对标 准偏差 RSD为 1.3%,采样频率为 240次·h”‘,回收率为 102叶0。 第六章: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本文首次提 出了采用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汤中的咖啡因含量。它是基于咖 啡因在加热以及酸性条件下,能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浅橙黄色苯并杂 环类物质,此物质在488urn处有最大吸收。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刀<5刀 u g·mL”’,表观摩尔吸收系数。祈,19 XIO丫·mol”‘·cm”‘,相对标准 偏差RSD司.20,回收率为100叫%。该法成功地用于茶汤中咖啡因 的测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川,卫艳丽,双少敏,杨频;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在饮茶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2年10期
2 王平;陶春妙;朱兴一;谢捷;杨军辉;;活性炭吸附法脱除茶叶提取液中咖啡因的工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董川,卫艳丽,杨频;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在饮茶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陆真,李广洲,顾强,张华;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J];化学教育;2000年Z1期
5 芦永军,陈华才,吕进,陈星旦;茶多酚中咖啡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6 罗世榕,薛佳;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试[J];福建分析测试;2005年04期
7 张凯农,肖纯,张祖苗;K_3Fe(CN)_6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J];中国茶叶;1995年05期
8 王瑞芳;陈发河;吴光斌;翁凌;张凌晶;田标;;茶多酚树脂吸附层析法脱咖啡因的性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20期
9 叶春林;毛建卫;杨志祥;吴元锋;;超临界CO_2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试验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09期
10 唐课文,周春山,钟世安,朱介丁;聚酰胺树脂对茶多酚和咖啡因吸附选择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1期
11 王瑞芳,蓝伟光,张世文,仇农学;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年03期
12 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关崇新;绿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3 朱冬雪,何照范,熊绿芸,张迪清;茶多酚、咖啡因连续提取工艺[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14 贾秋园;刘颖;李冬如;陈晓红;沈兰;范瑞芳;郑崇吉;黄晓霞;;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因以及茶氨酸的含量分析[J];饮料工业;2009年08期
15 印寿根,李晨曦,宋正纪,黄文强,何炳林;树脂对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吸附分离[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年01期
16 谢笑天,郑萍,罗氚云;薄层扫描法测定茶多酚中咖啡因的含量[J];云南化工;1998年01期
17 杨文泓;赵长青;高杰;汤海燕;程绍玲;阎虎生;;用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选择性吸附分离茶多酚和咖啡因[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年06期
18 张凯农,肖纯;降低茶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的误差[J];中国茶叶加工;1995年02期
19 张家骊,王洪新;茶叶原料选择对茶多酚质量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0年06期
20 熊何建,胡慰望,谢笔钧;茶多酚分离制备的新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川;;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与健康[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朝瑾;马红青;;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工艺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罗非君;胡智;赵晓荣;邓锡云;易薇;顾焕华;曹亚;;茶多酚诱导鼻咽癌细胞Cyclin D_1表达下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张丽生;崔英;黎丹戎;叶司源;梁新强;;长期服用茶多酚对人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尹靖东;齐广海;张萍;霍启光;;茶多酚和铜对鸡蛋胆固醇及其耐氧化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林仁混;黄琇珍;林志立;林萧水银;;茶叶的药理及其功能实效(摘要)——茶与茶多酚之降血脂与瘦身作用之分子机制[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7 安舟;周建英;;茶多酚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怡宁;;茶多酚对涎腺腺样囊性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A];2009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萍;;茶多酚拮抗冈田酸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观察[A];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营养与成功老龄化”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营养治疗”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军;张敬;石红军;李卓权;郭超;;茶多酚抑制镍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仪淑敏;茶多酚对鱼糜制品的冷藏保鲜作用及抑菌机理[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秦玉梅;咖啡因长期暴露影响甜味偏好及肠道糖吸收的基础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解孝锋;线粒体活性氧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及茶多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潘琢;茶多酚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亮宇;UVB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辐射损伤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徐丹;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子代成年代谢紊乱的胎儿发生机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迎庆;使用腺苷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研究腺苷受体及其拮抗剂咖啡因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8 万双林;咖啡因在骨肉瘤细胞株化疗中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金惠淑;茶叶品质化学和仪器鉴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朴宰日;茶多酚的辐射防护机理及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效应[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晓玲;茶叶功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贾海亭;残次绿茶中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刘淑红;茶多酚抗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4 连芳;茶多酚对实验动物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5 杨美燕;茶多酚静脉注射剂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宋海春;茶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大鼠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唐言利;茶多酚对奥氮平诱导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宋玉果;茶多酚对铅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作用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0年
9 陈慧中;茶多酚、维生素-C对急性镉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金静;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茶多酚对NIT-1细胞内活性氧干预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艳;茶多酚:第一个成为美国处方药的中草药[N];科技日报;2007年
2 傅俊英;茶多酚可治疗酒精性肝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柯华 记者 汪光辉;创新工艺 危机中不退反进[N];成都日报;2008年
4 张正棋;漫话茶多酚的保健功能[N];中国食品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符平;蓄势待发“浪中沙”[N];红河日报;2008年
6 每商;茶的品饮与实用价值[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7 孙彬 邓华宁;茶多酚市场商机诱人[N];国际商报;2003年
8 祝纯健 记者 翟培天;我省最大的“茶多酚”生产厂在蒲江投运[N];四川科技报;2003年
9 张正棋;漫话茶多酚的保健功能[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张正棋;漫话茶多酚的保健功能[N];中国食品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