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天水地区碎屑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研究

徐静刚  
【摘要】:东、西秦岭的交接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天水地区地处东、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交接转换部位,是探讨东、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对接关系的关键地区。该区以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为界,南北两侧前中生代具有不同岩石构造组合、变质变形历史,反映其各自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北侧主要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其上主要为下古生界李子园群(广义)绿片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而南侧自北而南依次出露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上泥盆统舒家坝群。尽管已有的研究证明,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可与东秦岭商丹带相对比,但是关于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所揭示的板块构造及其演化意义,尚有许多疑义。两板块拼接过程中形成的碎屑岩系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商丹带的西延、关子-武山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限,尤其是南北板块拼接时限、作用方式与过程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大草滩碎屑岩系为重点,从其地质、地球化学入手,分析研究其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籍以限定商丹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时限。 在广泛涉猎细粒碎屑岩地球化学在构造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基础上,将细粒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分为四种:大洋岛弧、大陆岛弧、活动陆缘以及被动陆缘。在主量元素方面:大洋岛弧砂岩具有高的TFe_2O_3+MgO(8-14×10~(-2))、TiO_2(0.8-1.4×10~(-2))含量,低的Al_2O_3/SiO_2(0.24-0.33)、K_2O/Na_2O(0.2-0.4)比值。大陆岛弧砂岩与大洋岛弧相比,以较低的TFe_2O_3+MgO(5-8×10~(-2))、TiO_2(0.5-0.7×10~(-2))含量和较高的Al_2O_3/SiO_2(0.15-0.22)、K_2O/Na_2O(0.4-0.8)比值为特征。活动陆缘砂岩具有低的TFe_2O_3+MgO(2.5×10~(-2))、TiO_2(0.25-0.45×10~(-2))含量,K_2O/Na_2O≈1。被动陆缘砂岩一般富集SiO_2,贫Na_2O、CaO和TiO_2。在微量元素方面:大洋岛弧型砂岩以极低的La(8.72±2.5×10~(-6))、Th(2.27±0.7×10~(-6))、U(1.09±0.21×10~(-6))、Zr(96±20×10~(-6))、Nb(2.0±0.4×10~(-6))含量和Th/U(2.1±0.78×10~(-6))值,高的La/Sc(0.55±0.22)、La/Th(4.26±1.21、Ti/Zr(56.8±21.4)、Zr/Th(48.0±13.4)比值为特征。大陆岛弧砂岩的特征是La(24.4±2.3×10~(-6))、Th(11.1±1.1×10~(-6))、U(2.53±0.24×10~(-6))、Zr(229±27×10~(-6))和Nb(8.5±0.8×10~(-6))含量增加,用La-Th-Sc和La/Sc-Ti/Zr图解可以识别。活动陆缘砂岩与被动陆缘砂岩可用Th-Sc-Zr/10和Th-Co-Zr/10图解及相关参数Th/zr、Th/Sc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K.H.Poulsen;裴效渤;;中Fort Frances矿区脉型金矿化的构造环境:在Wabigoon地区的应用[J];世界地质;1985年Z1期
2 赵勇;福建龙海地区玄武岩及其构造环境[J];台湾海峡;1989年01期
3 张德全;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01期
4 李建红,卫三元,梁良,冯明月;贵东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识别[J];铀矿地质;2004年06期
5 李再会,邓江红,肖渊甫,高媛;攀西地区钾质煌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及源区构造环境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02期
6 尚晓龙;祁连地块东段北缘中元古代陆缘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甘肃科技;2005年10期
7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初论西藏过铝花岗岩[J];地质通报;2006年07期
8 徐静刚;董云鹏;马海勇;朱涛;王伟;;天水上泥盆统变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黄增保;金霞;;甘肃北山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J];中国地质;2006年05期
10 姚伯初;;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J];海洋石油;2007年01期
11 肖庆辉;邱瑞照;邢作云;张昱;伍光英;童劲松;;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12 覃小锋;夏斌;李江;陆济璞;许华;周府生;胡贵昂;李乾;;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绿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13 刘德利;刘继顺;张彩华;周余国;;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14 王伟;孙亮;李方林;鲍征宇;;若尔盖盆地中、晚三叠世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15 汪岩;周兴福;金哲岩;杨晓平;丁健;郑涛;;黑龙江鸡西地区晚古生代浅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世界地质;2008年02期
16 代文军;刘明强;;甘肃北山北带北亚带西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甘肃地质;2008年03期
17 李宪坤;刘德利;;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中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J];甘肃地质;2008年03期
18 孙永君;;甘肃野牛滩岩体的形成环境及其成矿作用[J];西北地质;2008年03期
19 谭绿贵;;新疆西准噶尔恰其海后碰撞花岗岩[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20 李向民;马中平;孙吉明;余吉远;;甘肃白银矿田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J];地质通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育新;白云来;陈发虎;;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2 滕吉文;;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贸和构造环境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不同构造环境下强地震中长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差异性[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范育新;白云来;陈发虎;;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毛桐恩;;板内地震孕育的深部电性构造环境与其动力学过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6 夏斌;陈根文;王兴谋;;西藏日喀则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大竹卡蛇绿岩研究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王治华;郭晓东;葛良胜;王梁;徐涛;;云南省大坪金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希斌;鲍佩声;;试论中国蛇绿岩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专属性[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建红;梁良;;桃山-诸广山-贵东花岗岩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及其铀成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方爱民;李继亮;刘小汉;侯泉林;Lee Ik Jong;肖文交;俞良军;周辉;;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玉成;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成;中国克山病的构造环境机理研究——以陕西病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3 李文霞;西藏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李金冬;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张祥信;闽中地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的形成及构造变形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8 王永磊;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耿全如;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10 王锋;贺兰山中段中生代构造环境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胜;内蒙古苏左旗北达布锡勒图岩体成因及其产出构造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2 黄建国;西藏朗县地区郎杰学群岩石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静;新疆特克斯达坂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D];长安大学;2007年
4 朱志勇;西藏永珠—纳木错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D];吉林大学;2004年
5 赵芝;内蒙古大石寨地区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D];吉林大学;2008年
6 秦亚;吉南老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治博;内蒙古哈尔扎盖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岩石特征与构造环境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燕云鹏;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9 季敏;现代海底典型热液活动区环境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刘旭光;黑河地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平;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布设顺利[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曹云昌 符长静;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开建[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冯建忠 续婧;规范地质勘查工作 加快地质找矿进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首席记者 王秀萍 通讯员 李国英;我省气象防灾减灾“重布”罗网[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5 武军郦 李志才 王永尚;我国布设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N];中国测绘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滕艳;地震预测研究和抗震须并轨进行[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鸣琦 贺荔;开展中扬大陆构造与海相油气资源前景研究[N];陕西日报;2006年
8 龙全忠;四大新城建设凸显唐山宏伟发展蓝图[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9 国昌;也说“文态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张卫新;安阳勘探推断出21条断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