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分析、建模与设计过程研究

华庆一  
【摘要】:一个软件过程是一个建立高质量软件所需任务的框架。传统上,多数软件过程集中于如何使得软件系统满足其功能性,即系统能够做什么。然而,近年来这样的趋势遭到了来自于改变的计算机用途的巨大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因特网、信息设备或各种类型的电子服务),计算正在变得无处不在,并且用户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用户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非业务领域专家,并且他们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在多数时间是为了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工作需要。这些现象表明计算机正在成为人们手中的信息工具,所以它应当像纸笔那样简单易用。因此,计算设备的可用性正在成为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探索如何在过程改进中考虑可用性。为了提倡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我们意识到首先这样的改进应当开始于考虑用户做什么,因为功能性应当适应于它的用途;其次这样的改进应当依然相容于存在的过程和技术,因为开发者自己已经习惯于传统的开发过程,这些开发过程按照两个关键模型完成从业务领域到实现领域的变换:概念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利用经验主义研究的方法对改变的使用境况(用户、任务和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用途改变的原因在于大众与其社会和技术环境交互的性质。进一步地,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一个由境况导引的交互建模过程CDIM(Context-Directed Interaction Modeling)来建议这样一个改进。CDIM过程旨在为现有过程的提供一个大众为中心的补充,而不是取代它们。CDIM过程包括境况分析、概念建模和体系结构建模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由相应的本体论驱动。CDIM过程的一个革新之处在于通过提出有关交互性质的本体论为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铮;关注网络环境的整体可用性[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9期
2 胡凤培,韩建立,葛列众;眼部跟踪和可用性测试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5年02期
3 ;关注网络环境的整体可用性[J];电信技术;2005年04期
4 马立;;提高软件可用性的“3W1H”[J];程序员;2007年02期
5 刘胧;刘虎沉;;手机可用性工程生命周期与评价方法[J];工业工程;2009年03期
6 王建冬;;国外可用性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年09期
7 刘芳;;浅议可用性测试[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8 陈建明;王洪艳;宣亚克;;指控软件可用性工程生命周期模型[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2年04期
9 李晓莉;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02年08期
10 洪梅;马建霞;;开源机构库软件可用性评估方法的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年12期
11 孟夏;王继成;;网络信息交互及其载体的可用性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2 葛列众;王宇轩;王琦君;;电子信箱的可用性实验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0年01期
13 张浩;杨凌霞;韦学恩;;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14 李建光;申利民;赵承霞;;面向用户的软件柔点可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1期
15 段江玲;王峰;;房产网站搜索可用性研究——以搜房网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11期
16 贾欢;彭晓东;魏群义;;国外移动服务可用性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21期
17 周荣刚,李怀龙,张侃;超文本可用性评价:迷失程度的测量[J];人类工效学;2004年02期
18 刘浩;软件的可用性发展及其方法[J];通信世界;2005年14期
19 孙慧丽;陈良山;谭献海;;计算机网络可用性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0 张莎莎;秦浩;胡未林;;三大招聘网站的可用性研究——以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例[J];商;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冰华;刘正捷;孟庆军;夏季;;网络广告的可用性研究综述[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论文集[C];2006年
2 张博;皋琴;;将移动情境引入用户可用性评估方法[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张瑞;李学庆;;数字博物馆的可用性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孟庆军;刘正捷;张海昕;;农民工用户使用手机的可用性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王帅;李新明;杜芳;李艺;;复杂环境下服务器高可用性研究[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昕;刘正捷;奚小玲;窦赫男;;可用性工程方法在网站本地化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王慧;刘正捷;孙静;;自动取款机用户界面的可用性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8 张雪;刘正捷;陈军亮;江彩华;;可用性研究方法在网站信息构建评估中的应用[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论文集[C];2006年
9 徐云峰;;Fast-flux服务网络可用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10 孙娜;冯陈玥;张婷茹;Pilsung Choe;;平板电脑电子阅读软件界面的可用性研究[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婷;产品设计的可用性评估方法的开发和验证:以手机为例[D];清华大学;2009年
2 李响;网络地图可用性工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和山;典型技术的产品可用性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镠璞;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医学信息检索可用性评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华庆一;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分析、建模与设计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军;农民工群体使用数字产品的可用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宋越;基于心理学的产品可用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袁科伟;情感计算在可用性测试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李巧丹;高校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如意;基于可用性的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终端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王菊;基于可用性视角的手机微博采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唐骥;智能手机可用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8 余婕娱;图片投射法在网上银行界面可用性测试中的应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9 王梓;浅析人的操作习惯与可用性设计[D];鲁迅美术学院;2014年
10 赵宇翔;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万丽;打破同质化竞争的新武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你的产品有可用性吗[N];中国质量报;2003年
3 杨万丽;产品设计导入“可用性”[N];中国商报;2003年
4 刘正捷郭志伟 钱凯 魏慧玲;以用户为中心设计考问中国IT企业[N];计算机世界;2008年
5 ;关注网络环境的整体可用性[N];网络世界;2005年
6 本报记者 蔡云锦;可用性测试走入国内软件企业[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特约撰稿 陈文;APC举行“守护动力安全、承诺可靠未来”巡展[N];通信信息报;2004年
8 CPW记者 曾宪勇;APC关注网络环境整体可用性[N];电脑商报;2004年
9 郭涛;来自NCPI的挑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程彻;NCPI:网络系统的电力保护神[N];国际商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