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富含泥质孔隙介质敏感性分析

焦振华  
【摘要】: 孔隙度、泥质含量、饱和度、温度、压力以及渗透率一直以来都是时移地震油藏监测中研究的重要参数。由于泥质的复杂性,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至今还没有一套有效的理论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富含泥质孔隙介质敏感性变化,本文建立了以最新岩石物理成果为基础的岩石物理模型,并且根据Gassmann理论和Aki和Richards的简化AVO方程,推导了在高泥质含量情况下含有有效孔隙度的Gassmann方程,以及流体替换后储层PP波和PS波的反射系数公式。然后以这些关系式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富含泥质孔隙介质中温度、压力以及渗透率变化及泥质含量对的储层的密度、地震波速度、地震振幅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①通过对比分析低泥质含量与高泥质含量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P波的速度对高泥质含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其速度下降的更多一些。S波的速度的变化对孔隙度和泥质含量较为敏感,随着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增加,PS波的速度随之减小,但其速度值的变化比P波小一些。②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对于PP、PS波反射系数绝对值与之成反比关系:即泥质含量越高,PP、PS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越小。与低泥质含量相比,在高泥质含量影响下,PP、PS波反射系数减小的更多一些。③在给定不同温度的条件下,PP波的速度对泥质含量的变化比较敏感,表现为线性反比关系:即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PP波的速度随之降低。在高泥质含量和温度的共同影响下,高泥质含量因素对PS波反射系数产生的影响相对更多一些。④在给定不同压力的条件下,尽管纵波的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但在高泥质含量的影响下,整体上增加的幅度不大。在高泥质含量和压力的共同影响下,高泥质含量因素对PS波反射系数产生的影响相对更大一些。⑤P波的速度随着泥质含量的降低和渗透率的增加,而逐渐地增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贤;李文捷;贺陆明;王越超;张翔;;横波估算质量控制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2 张世鑫;印兴耀;张繁昌;;岩石物理模型约束拉梅参数提取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何涛;史謌;邹长春;任科英;裴发根;;地层条件下砂岩储层的AVO响应模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严丽;王燕;段金宝;冯明刚;;Sun Modle在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的应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5 许克明;;塔河油田单元储量动态计算方法与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刚;陈小宏;;时移地震油藏参数预测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亮;朱振宇;姜秀娣;;基于时移地震叠前弹性反演的油藏参数变化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镇晶晶;刘洋;;裂缝介质岩石物理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志让;查朝阳;钟德盈;杨绍国;;复杂储层地震预测综合解决方案[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黄小宁;刘洋;魏修成;;几种岩石物理模型的比较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丽霞;张金淼;赵伟;;海上时移地震差异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同涛;闫相祯;杨秀娟;;水驱稠油油藏转注汽开采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闫相祯;王同涛;杨秀娟;;水驱稠油油藏转注汽开采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庄东海;许云;乌达巴拉;;时延地震中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的转换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景叶;陈小宏;刘其成;;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时移地震AVO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景文;地下油藏的仿真与预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吴小羊;基于频谱分析技术的频散AVO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程时清;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0年
4 杜赟;复杂孔隙介质中的热弛豫模型及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振华;富含泥质孔隙介质敏感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2 胡华锋;基于叠前道集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刘业俊;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王玲;朝阳沟油田二类区块蒸汽驱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王越;英旺油田长2+3油层开发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周万山;砂岩油藏水平井生产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查振河;吉林低渗透砂岩油藏老井重复压裂技术[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左健扬;地震驱动建模和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比较和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娄明生;北三区西部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状况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杨广广;地震属性研究及其在先巴扎三维工区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