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
储层建模研究是近年来储层定量化与可视化研究的重要技术,它利用包含各种地质信息的原型地质知识库,通过建立油藏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的物性等模型,从而实现对油藏储层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上储层非均质性的刻画。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张渠区块重要含油层位长2油藏目前表现出油水分异性较差、综合含水率高、单井产能低、注水界限难以确定、控水难度大及单向突进严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问题。从油田储层地质等的基础问题出发,建立符合研究区长2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及储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数据体,不但对该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奠定研究基础和提供依据,而且对油田后期的开发部署及进一步调整挖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张渠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河流相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构建了等时成因地层格架,结合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对单井岩心及测井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小层(长2_1~(3-1)、长2_1~(3-2)及长2_1~(3-3)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根据开发动态资料,通过测井曲线的二次解释,建立了长2储层的物性下限。研究了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并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储层不同类型的地质变量,建立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库,并以此为基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约束下,利用地质统计学与随机模拟,应用Petrel软件,根据多信息协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张渠区长2_1~3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砂体骨架、孔隙度、渗透率等三维地质模型。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河流相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建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
|
|
1 |
程超伟;李杉杉;;浅析靖安油田长6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及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
2 |
兰朝利;何顺利;门成全;;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5期 |
3 |
陈自立;徐方向;李文苗;覃兆辉;刘虎;;深部液流转向调驱工艺在靖安油田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年07期 |
4 |
王奇;陈建明;陈红刚;;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裂缝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
5 |
边瑞雪,张立鹏;靖安油田延长6组中低孔隙性储层物性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6 |
康兴妹;朱建伟;王中蛟;;靖安油田深部复合调剖体系的研制与优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
7 |
魏涛;朱玉双;李莉;温柔;孙亚君;;靖安油田张渠二区长2_1储层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3年03期 |
8 |
兰朝利,吴峻,李继亮,张为民,何顺利,谢传礼;靖安油田长6段层序地层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4期 |
9 |
沙敬德;齐亚民;张海利;陈艳荣;;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流压与泵挂合理深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
10 |
曾凡成;张春生;任利剑;周凯;;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1 |
段新海;牛鑫;佘小兵;;靖安油田伴生气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6期 |
12 |
周荣安,王永康,杨秋莲,胡培茂;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3 |
陈永峤;靳文奇;文志刚;汪凌霞;李友强;;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长2_1~3沉积微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年04期 |
14 |
李坪东;白旭;吴新伟;王勇刚;;靖安油田盘古梁-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5期 |
15 |
张兵;郑荣才;张春生;王鹏万;李娴静;范赛华;;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长2油藏储集因素分析及有利圈闭预测[J];新疆地质;2011年01期 |
16 |
朱玉双,曲志浩,孔令荣,陈蓉,李劲峰;靖安油田长6、长2油层驱油效率影响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4期 |
17 |
戴亚权;;靖安油田长2_1砂组油藏分布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
18 |
李涛;徐静刚;韩东;温德顺;魏玉萍;;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5期 |
19 |
李斌;张春生;朱聪;;相控建模在靖安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4期 |
20 |
李斌,朱永铭,管英柱;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