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储油罐底油泥无公害处理初步研究
【摘要】:
储油罐底油泥是一种废弃物,若能研究出一套经济实用的方法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就会成为一种资源,并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生物处理法以其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处理含油污泥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菌株对石油的降解作用。本研究从分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出发,通过菌株组合试验,获得一个石油降解混合菌群Flo.2,并对其石油降解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摇床试验,利用混合菌群对储油罐底油泥进行无公害处理,以期为治理含油污泥造成的污染提供一条技术途径。
目的:从储油罐底泥及石油污染土壤分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完成石油降解混合菌群的组建,并研究其石油降解条件,利用混合菌群对储油罐底泥进行无公害处理。以期为实现含油污泥微生物治理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通过富集分离法,获得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通过菌株组合试验,组建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通过菌株、菌落形态观察试验对菌群中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设计单因素试验选择菌群降解石油的的最佳氮、磷营养盐、最适pH范围及摇床转速;并先后采用L_9(3~4)、L_(16)(4~5)正交试验对菌群中各菌株的最适接种比例、菌群的石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摇床试验,利用混合菌群对储油罐底油泥进行无公害处理。
结果:分离得到2株石油降解菌(编号为PB10,SY-8),3株表面活性产生菌(编号为SY-3,PB2,GJ4),组合试验得到一个石油降解混合菌群Flo.2(由菌株PB2,PB10,SY-3和SY-8组成),初步鉴定4株菌SY-3、SY-8、PB2和PB10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其适宜的生长和石油降解条件:pH值5~9,最适pH值7.5;温度25~50℃,最适温度35℃;盐浓度2~12g/L,最适盐浓度7g/L;
菌群Flo.2石油降解的最佳氮源为NaNO_3,磷源为K_2HPO_4,最适pH范围7~9,摇床转数180 r/min,优化后菌群Flo.2中各菌株的最适接种比例PB2:PB10:SY-3:SY-8为5:1:5:1,最佳石油降解条件为pH 8.0,初始油浓度12g/L,NaNO_34g/L,K_2HPO_43g/L,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其石油降解率达73.19%,石油粘度降低61.83%。利用混合菌群Flo.2对储油罐底油泥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同时投加混合菌群Flo.2和无机盐营养物质能够提高罐底油泥中石油的降解速率,处理16d,石油降解率达71.4%。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混合菌群Flo.2对石油的不同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经菌群F10.2作用后,罐底油泥中油、泥沙分离效果相对较好。
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油田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菌种资源和信息,同时为治理含油污泥造成的污染或其他石油污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