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

陈策  
【摘要】: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对企业而言,国际化生产经营既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对国家而言,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够有效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从生产者的角度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入国际市场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政府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制定怎样的政策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使整个国家得利。企业与政府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主体。 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两个战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出口增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对企业和政府这两个主体的行为进行思考,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政府应该针对每种方式制定怎样的政策?构成了本文分析的两个主要问题。 本文基于异质性厂商贸易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展开研究,在这个视角下揭示企业自身特征与其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政府出口政策和FDI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并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检验。本文从文献综述入手,归纳概括了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并将其中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属于企业决策范畴。在此基础上,将政府贸易政策和FDI政策纳入到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属于政府决策范畴。在企业决策问题研究上,我们先做理论分析(第三章),探讨异质性企业如何在出口、水平FDI和垂直FDI三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然后用中国的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检验(第六章)。在政府决策问题研究上,我们同样先做理论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不同政策在异质性厂商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有效性,之后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第七章和第八章)。最后,我们将每章的结论归纳概括得到全文的结论(第九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认为,对企业而言,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率水平来选择相应的市场进入方式。首先,要确定本企业生产率水平在本行业所有厂商中所处的位置。如果处于上游水平,可以选择对外投资;若处于中游水平,则可以选择出口;若处于下游水平,则仅适合在国内生产销售。其次,企业想要改变自身的类型,从事更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生产率水平。 对政府而言,首先,政府要激励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这需要政府建立创新基金,增加RD投入,增加企业科研补贴,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鼓励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活动等。其次,政府要努力帮助企业降低东道国市场进入成本,包括与各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为想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培训。再次,政府补贴的使用要与企业异质性特征相结合,将补贴资源主要分配给盈利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丹;;论不同行业背景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年18期
2 常极;;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析——以认知冲突为中介变量[J];北方经贸;2008年09期
3 胡时珍;;国外高管团队异质性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4 朱宪辰;宋妍;;集体物品存量递减下的主观贴现率差异与捐赠供给[J];管理评论;2009年05期
5 邢兰芹;吴琳;;西安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6 沈煊;沈少波;;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透明度实践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统计与决策;2010年13期
7 李俊霞;刘琳;;高层管理团队构成对组织变革的影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8 黄旭;李卫民;王之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千慧雄;卜茂亮;;异质性条件下产品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10 高丽娜;卫平;;科技中介机构的异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11 张长征;李怀祖;;研发团队异质性与报酬模式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12 蔡玉胜;;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的异质性[J];学海;2006年03期
13 韦小柯;;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入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14 葛玉好;;教育回报异质性问题研究[J];南方经济;2007年04期
15 张平;;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4期
16 曾健;陈俊芳;;信贷资产组合的异质性及其对信用风险损失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7 陈小安;;中西方政府规制的异质性分析及政府规制的重构[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8 张梅梅;;基于交易效率的中间商参与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19 崔宝玉;李晓明;;异质性合作社内源型资本供给约束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临海丰翼合作社的典型案例[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20 李骏;段鸿;;企业生命周期:一个系统的观点[J];生产力研究;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同钢;匡金枝;朱巍;;人类线粒体DNA异质性1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何振巍;张朝东;;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征及线粒体基因A3243G位点点突变异质性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伟娟;侯一平;徐洁杰;周雪平;贾振军;吴谨;李英碧;;线粒体DNA异质性在法医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筱玲;;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刘春波;吴长君;邢萍;;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勇;洪艳;杨连华;陈念良;倪崖;凌志强;余为群;毛江森;;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NCR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8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乙型肝炎病毒前C/C和前S/S基因异质性及其与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董菁;施双双;张国庆;皇甫竞坤;洪源;成军;王勤环;李莉;斯崇文;;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平;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意如;异质性视角下团体贷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秦燕;异质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邢同京;HBV转录后调节序列在非细胞毒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异质性的生物学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龙承志;能量有效的异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协作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勇;分工演进中的资本异质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何利珍;PTEN基因在胶质瘤细胞SWO38及克隆亚系中表达的差异性比较[D];暨南大学;2005年
3 李瑞丽;利用流量数据对访问者行为演变过程的建模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邹恒;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尹华华;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及其在创伤—失血后免疫紊乱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6 兰开锋;度假酒店客房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李朋军;人肝细胞癌DNA干系倍体异质性的组织原位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炎萍;异质性[D];河南大学;2006年
9 孔向阳;我国经营者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李丽;翻译杂合文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冀平;积极面对世界移民异质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人是湿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6 翁向东;中国需要怎样的CI[N];证券日报;2003年
7 边长勇;麦肯锡:高科技民企生产率正赶超外企[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秦薇薇;走出去 先做“战略”[N];通信产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马璐瑶;好模式容易获青睐[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李纪珍;跨越式发展越来越难?[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