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严峰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传播媒介,它是一个承载文化的容器并且良好地进行着文化传播。本论文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电影。首先分析电影媒介的商业属性并对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发展作了梳理。接着分析了电影所传播文化的特点以及电影的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主要以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对被商业化和符号化的文化价值观念为例来进行分析。 然后系统的梳理了的电影中中国文化的出现以及在不同市场中的具体的表现。这部分主要分析了电影传播中中国文化被符号化的种种原因,实际上就是探析了电影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电影传播如何受社会文化环境、商业经济的影响,进而说明这种现象出现的合理性。着重以符号学,传播学,电影学和营销学原理来对比好莱坞电影在电影传播中对本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传播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播的符号化的不同体现,进而分析中国电影虽然在不断走向商业化,但是作为与好莱坞电影所不同的“带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商品”在国际传播中该如何全面、健康的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婧;;1933-1937年的《电影画报》[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2 罗伯特C.艾伦;李迅;;美学电影史[J];电影艺术;1990年05期
3 ;原声直播大厅[J];音乐世界;1998年09期
4 林追追;;吻下去,爱上你——电影中的经典之吻[J];南腔北调(明星);2008年08期
5 李一鸣;;《阿凡达》的前世今生[J];电影艺术;2010年02期
6 唐志平;来自东瀛的电影视角——访日本电影学者四方田犬彦[J];当代电视;2004年01期
7 司马平邦;;《吴清源》以及它的悲衰[J];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10期
8 闫彩蝶;;雷伊:印度现代电影的先驱[J];中外文化交流;2006年01期
9 王钧;虚拟电影世界的精彩[J];课堂内外(初中版);2002年03期
10 罗伯特·C.艾伦;黄新萍;;技术、社会变革和美国电影的转型[J];世界电影;2005年06期
11 杨晓峰;;那些看电影的日子[J];可乐;2006年03期
12 水草;;情绪带着吴宇森闯江湖[J];电影;2009年07期
13 袁远;;玛丽昂·歌迪亚:寻找属于自己的美[J];大众电影;2010年20期
14 ;性爱,透过电影看现实[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0年09期
15 虞吉;;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16 ;苏联新闻工作者谈好莱坞近况[J];电影艺术;1956年05期
17 胡克;理解一种好莱坞电影模式评析《女人的香味》[J];当代电影;1995年04期
18 敬戈;;好莱坞电影的长青树——《星战前传之魅影危机》电影原声碟[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2000年01期
19 ;好莱坞电影续集 大骗单[J];电影文学;2001年10期
20 兰林;;好莱坞——电影工厂的生意经[J];文化月刊;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绍谊;;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陈犀禾;万传法;;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任庭义;;西部视阈中的新生代电影——新世纪十年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回顾与评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吴卫华;;符号暴力: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流行桥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菊;中国左翼电影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翼;喜剧电影的巅峰[D];南京大学;2011年
6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9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张辛;论新世纪以来的第六代电影[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胡晰淼;从短片《莲花》的创作谈女性主义电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赵雪;华丽转身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劭昱;100:2:电影的一百年与正/反镜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冯金强;詹姆斯·卡梅隆电影中水元素的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齐雪晴;从“叙事”到“景观”[D];重庆大学;2010年
7 殷雅茹;民族大义话语下的世俗生存[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孟凡杰;“摇滚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丽;中国电影产业集群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弘弢;光影中的武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志峰;“亚瑟”——吕克·贝松的电影梦[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李雪;好莱坞电影放下身段寻求“中国式平台”[N];中国商报;2010年
3 驻日本特约记者 何静;日本将开办首家电影大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何英;国产女性主义电影的类型化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康婕;马可·贝洛奇奥(著名导演):电影更重要的是有原创性[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汪景然;电影“水军”:能载舟亦能覆舟?[N];中国电影报;2011年
7 吴存荣;中国电影的合肥观澜[N];巢湖日报;2011年
8 李俞洁;变化中的徐克电影江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意大利:用3D电影盘活影院[N];光明日报;2010年
10 祁建;谁是贺岁电影蓝筹股[N];中国商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