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市场机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均衡分析

王博  
【摘要】: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且,随着传统一次能源的大量使用,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领域,并制定了各自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本文主要从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入手,针对固定电价收购制度和配额制度,以及其后来分别演变成的递减价格的固定电价收购制度以及强制配额制度,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上述政策环境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各参与主体的激励方式,以确定市场在最终均衡时的状态,并比较在各种均衡状态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量、政府补贴额度以及这种政策的执行成本等因素,以此来评价这种政策。 通过对上述四种政策机制的分析,固定电价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补贴力度,促使了社会中的大量闲置资本流入可再生能源行业,更容易完成总量目标,但是政府需付出大量的补贴成本,造成很大的效率损失;递减价格的固定电价收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损失;配额制给可再生能源厂商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难以完成总量目标;强制配额制的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保证总量目标的完成,并且其作用过程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可以避免税收扭曲,但是其需要一个严格组织的、完善的政策执行环境。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一些间接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应该借鉴的经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白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在中国应用探讨[J];中国能源;2004年04期
2 ;风电热点资料[J];中国科技财富;2005年12期
3 张炎;;英国政府支持设定碳底价[J];国外核新闻;2011年01期
4 朱军;开展水电建设立法的建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7年04期
5 张正敏,朱俊生;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1999年10期
6 李景明;要处理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J];农村能源;2001年01期
7 章智;;我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J];上海节能;2001年Z1期
8 ;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巨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9 郭其朝;抓住发展机遇 争取政策支持——评述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及政策支持的效益[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3年03期
10 ;资源约束必须未雨绸缪[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年09期
11 蒋崇林;国内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J];可再生能源;2004年06期
12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13 ;国家成立能源领导小组 助推可再生能源开发[J];能源工程;2005年03期
14 马重芳,底冰,吴玉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J];中国能源;2005年09期
15 ;信息[J];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5年11期
16 ;REDP项目动态[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6期
17 苏明;傅志华;;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14期
18 余维洲;;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神华集团力促风电发展[J];财经界;2006年05期
19 文勤;;德国农民在地里种出能源[J];农村工作通讯;2006年10期
20 韩淑云;;风能 宝贵的气候资源[J];城市与减灾;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艳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思考[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郭祥冰;;突破重点 再及其它——评述福建省可再生能源MMS政策试点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王海英;张骥;;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节能减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5 余乐渊;赵军;王一平;宋德坤;;生态节能建筑的新能源利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羽中;;上海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7 俞善庆;;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安徽农村可再生能源用量将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20%[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10 牟双江;;中国云南民族地区清洁能源的现状和发展[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3 黄珺仪;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规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侯刚;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杨素萍;我国分散发供电与集中供电协调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谷志红;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杨冬;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优化与未来电网结构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成仁;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基于市场机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均衡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姚梦媛;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海波;城市可再生能源应用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张婷;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昊楠;欧盟可再生能源立法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熊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马宇骏;英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许泰秀;韩中两国新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与合作展望[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丽君;长沙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薛荣婵;我国风力发电法律促进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芬棉;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尚需配套法规支持[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阳丹;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细则将出台[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王宏峰 编译;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力不足差距拉大[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寿春;待挖掘的“富矿”[N];中国环境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郑汉根;德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N];经理日报;2004年
7 黄泽全;可再生能源潜力大[N];人民日报;2001年
8 赵健;专家呼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云南政协报;2001年
9 记者 张蕾;《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发布[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史立山;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N];经济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