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幅度加权的面阵波束指向性研究
【摘要】:
波束形成技术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常用的阵列波束形成方法大多建立在远场信号模型的基础上,而远场模型只有当场点与阵列中心位置之间距离远大于阵列线度时才是合理的。在实际应用中,远场假设并不能满足所有需要,因此对近场情况下的波束形成方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常用的基于远场假设的相控阵波束形成方法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矩形面阵的近场波束形成模型。仅通过对阵元辐射幅度加权就能够在近场空间内任意一点实现聚焦,经过数学推导,得出了阵元幅度权值的计算公式。通过求解二阶齐次非线性方程组,可计算出每个阵元辐射幅度的权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另外,对于远场情况,也可以使用基于幅度加权的方法来形成波束。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可通过增加阵元个数来无限逼近所要求的远场辐射形状函数。最后,将幅度加权和线性相位控制联合使用,实现远场波束的电子扫描,这样能降低相位控制阵列中相移器和控制器的复杂度与成本。
|
|
|
|
1 |
李憬,熊绍珍,丁世斌;有源寻址面阵探测器[J];半导体杂志;1997年02期 |
2 |
王朝晖;面阵CCD成像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1994年04期 |
3 |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制成二维面阵红外探测器[J];红外;1994年01期 |
4 |
戴特力,梁一平,罗於静;千瓦级连续激光二极管面阵及微沟道冷却组件[J];中国激光;2005年05期 |
5 |
韩青山,黄刚强,王志云;利用CCD面阵实现雷达跟踪系统性能快速检测[J];测试技术学报;1994年02期 |
6 |
林世鸣;半导体面发射微腔激光器及其集成面阵的应用[J];物理;1994年10期 |
7 |
邓晖,陈弘达,梁琨,杜云,唐君,黄永箴,潘钟,马晓宇,吴荣汉,王启明;InGaAs/GaAs多量子阱 SEED面阵结构特性与设计(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1年02期 |
8 |
王正华;面阵列引出的翻转芯片封装,提高了信号I/O密度[J];今日电子;2002年01期 |
9 |
高松信,吕文强,魏彬,武德勇,唐淳,邵冬竹,蒋全伟,左蔚;高平均功率面阵二极管激光器封装[J];光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
10 |
李勇;赵军仓;曲艺海西安通信学院;;一种提高射频仿真系统面阵精度的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8期 |
11 |
郭金生,杨昌黎,杨经国;激光光强分布测量中面阵 CCD 信号畸变的校正[J];现代计量测试;1997年05期 |
12 |
肖开奇,聂在平;一种多波束面阵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13 |
李军;龚耀寰;;平面相控阵系统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J];现代雷达;2005年12期 |
14 |
刘兆军;陈伟;;面阵凝视型成像空间应用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5期 |
15 |
颜廷静;种明;赵德刚;张爽;陈良惠;;246nm p-i-n型背照AlGaN太阳盲紫外探测器的研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1期 |
16 |
彭北平,张钧;线元面阵瞬态响应分析[J];电子学报;1990年03期 |
17 |
张华达;红外面阵焦平面静态地平仪[J];红外;2004年02期 |
18 |
李晋闽,郑海群,曾一平,孔梅影;GaAs/AlGaAs多量子阱二维面阵红外探测器[J];半导体学报;1995年01期 |
19 |
克伦;;电荷耦合器件CCD固体摄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5期 |
20 |
刘洪盛;肖先赐;;面阵测向性能相对于阵元位置误差敏感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