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化与智能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现代制造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产品价格的下
降,交付期的缩短,产品多样性的增加,售后服务和劳动保障体系给企业带
来的压力等等。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
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建立新的组织机构,生产新的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些也推动了人们对新的制造系统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使制造系统能够更
为高效。其中如何在增强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生
产系统的敏捷性、可变性和容错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决定性关键问题。
本文的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通过对企业现行车间制造系统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采用分布结构框架,
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结合Agent及移动Agent技术,创造性地建立了
制造单元的可移动Agent模型框架。
2) 在1)的基础上,利用holonic制造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移
动服务体系的holonic制造单元结构模型。并针对一般holonic制造单元
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首次采用价值量调节算法将控制过程中的系统鲁
棒性和全局性能有效综合。
3) 在2)所建立的制造单元控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首次将遗传算法应用
于带有交付期约束的工作站订单选择问题,并创造性地将FNN
(Fuzzy-Neural-Network模糊神经网络)与价值量调节算法相结合,使
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自学习能力。
4) 考虑到操作者在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作用,首次在holonic制造单
元中加入人机接口,并在人机接口中利用FNN对操作者的知识和已有
的、成功的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则进行学习和模拟。
5) 结合实际采用当前最流行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和互联网技术,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系统模型;建立了适用
于分布系统设计的制造单元对象框架,在此框架下,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
灵活“组装”应用系统。
|
|
|
|
1 |
古天龙;;制造系统中离散事件的递阶控制策略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2 |
宋东平;涂菶生;Sheldon X.C.Lou;;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的控制参数灵敏度估计[J];控制与决策;1992年06期 |
3 |
罗向阳,陈江;从控制结构看制造系统的柔性问题[J];机电工程;1998年06期 |
4 |
袁顺建;;论数控机床发展趋向[J];职业;2007年02期 |
5 |
李相彬;;新型效控切割辅助制造系统制成[J];现代制造工程;1993年03期 |
6 |
吴锡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4年04期 |
7 |
应国旺;CAD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应用概述[J];电子技术;1995年02期 |
8 |
李纲;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9 |
张玉云,吴瑞荣,田文生;制造系统资源建模与适应性工艺过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7年05期 |
10 |
宋东平,涂菶生,SheldonX.C.Lou;不可靠制造系统的一种控制策略的参数最优化(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年04期 |
11 |
刘史华;建立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J];微型电脑应用;1997年02期 |
12 |
刘自宽,谭思彤,涂菶生;具有固定生产周期的制造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J];控制与决策;1999年03期 |
13 |
饶运清,李培根;制造系统智能布局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
14 |
付毅;浅谈制造业信息化[J];软件世界;2002年08期 |
15 |
鲁建厦,谢列卫,叶艳,蒋美仙,陈勇;协同产品商务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模型[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6期 |
16 |
郭仲伟,张燕云,肖田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体系结构、模型与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17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九九五年目录索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5年04期 |
18 |
漆海卫,杨明朗,钟毅芳,周济;在CIMS环境下集成化产品CAD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J];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5年01期 |
19 |
张汉斌,梁陆臣;制造系统中随机人为差错因素的控制策略[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
20 |
王成恩;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