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分布化与智能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施群  
【摘要】: 现代制造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产品价格的下 降,交付期的缩短,产品多样性的增加,售后服务和劳动保障体系给企业带 来的压力等等。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 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建立新的组织机构,生产新的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些也推动了人们对新的制造系统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使制造系统能够更 为高效。其中如何在增强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生 产系统的敏捷性、可变性和容错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决定性关键问题。 本文的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通过对企业现行车间制造系统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采用分布结构框架, 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结合Agent及移动Agent技术,创造性地建立了 制造单元的可移动Agent模型框架。 2) 在1)的基础上,利用holonic制造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移 动服务体系的holonic制造单元结构模型。并针对一般holonic制造单元 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首次采用价值量调节算法将控制过程中的系统鲁 棒性和全局性能有效综合。 3) 在2)所建立的制造单元控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首次将遗传算法应用 于带有交付期约束的工作站订单选择问题,并创造性地将FNN (Fuzzy-Neural-Network模糊神经网络)与价值量调节算法相结合,使 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自学习能力。 4) 考虑到操作者在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作用,首次在holonic制造单 元中加入人机接口,并在人机接口中利用FNN对操作者的知识和已有 的、成功的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则进行学习和模拟。 5) 结合实际采用当前最流行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和互联网技术,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系统模型;建立了适用 于分布系统设计的制造单元对象框架,在此框架下,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 灵活“组装”应用系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古天龙;;制造系统中离散事件的递阶控制策略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宋东平;涂菶生;Sheldon X.C.Lou;;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的控制参数灵敏度估计[J];控制与决策;1992年06期
3 罗向阳,陈江;从控制结构看制造系统的柔性问题[J];机电工程;1998年06期
4 袁顺建;;论数控机床发展趋向[J];职业;2007年02期
5 李相彬;;新型效控切割辅助制造系统制成[J];现代制造工程;1993年03期
6 吴锡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4年04期
7 应国旺;CAD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应用概述[J];电子技术;1995年02期
8 李纲;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张玉云,吴瑞荣,田文生;制造系统资源建模与适应性工艺过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7年05期
10 宋东平,涂菶生,SheldonX.C.Lou;不可靠制造系统的一种控制策略的参数最优化(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年04期
11 刘史华;建立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J];微型电脑应用;1997年02期
12 刘自宽,谭思彤,涂菶生;具有固定生产周期的制造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J];控制与决策;1999年03期
13 饶运清,李培根;制造系统智能布局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14 付毅;浅谈制造业信息化[J];软件世界;2002年08期
15 鲁建厦,谢列卫,叶艳,蒋美仙,陈勇;协同产品商务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模型[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6期
16 郭仲伟,张燕云,肖田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体系结构、模型与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1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九九五年目录索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5年04期
18 漆海卫,杨明朗,钟毅芳,周济;在CIMS环境下集成化产品CAD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J];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5年01期
19 张汉斌,梁陆臣;制造系统中随机人为差错因素的控制策略[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20 王成恩;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江生;;双重资源约束条件下制造系统的调度[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蒋剑飞;史宪铭;武小悦;;可重组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3 邹恒琪;雷述津;;坚持“系统发展模式”,引入信息技术完成传统企业制造系统再造[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鲁建厦;兰秀菊;叶艳;陈勇;谢建东;;协同产品商务制造系统总体模型与应用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谭跃雄;林强;;企业制造系统的柔性价值及其应用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光明;魏巍;;CIMS与企业管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郭锐锋;于东;刘明烈;徐心和;;基于Agent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型的研究[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8 谢广明;郑大钟;;一类制造系统生产线模型循环控制稳定性分析[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宋东平;;随机需求不可靠制造系统的生产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周江华;卫军胡;孙国基;;基于OpenGL的制造系统虚拟仿真环境设计及实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及其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蔡宗琰;计算机辅助可重构制造系统设计的概念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陈勇;制造系统敏捷供需链中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吴波;车间生产调度性能评价理论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猛;快速可重构汽车焊装制造系统及其关键支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袁红兵;Holonic制造系统模型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胡占齐;平面凸轮CAD/CAM/CNC一体化磨削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8 施群;分布化与智能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张晓峰;可重构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10 杨国荣;PDM技术工程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新锋;制造系统的生产浮动性及其近似技术[D];清华大学;2005年
2 龚全胜;基于遗传算法的制造系统虚拟设备布局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林鹏;车间调度下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勇;生产系统管理模式及其作业调度问题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5 李丹;基于STREAM的节能变压器制造过程数据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08年
6 韩靖;卷铁芯变压器制造系统及遗传算法的车间调度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呙涛;用PETRI网对智能交通系统建模[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小曼;零件制造车间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焦海霞;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设备自动化(EAP)设计与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晁彩霞;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制造系统Job Shop调度问题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张晓林 通讯员 蒋寒 王丽;整合创造能力“强筋健骨”[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刘畅 记者 吕天生;一重铸锻钢制造系统全面升级[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吴绵;方太制造系统分析质量状况[N];中国质量报;2009年
4 俞凌琳;黄可基:MG的“五统一四不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特约撰稿 杨文嘉;从“过程模块化”到“数据模块化”[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记者 蒋寒 通讯员 王丽;北方奔驰整合制造能力“强筋健骨”[N];科技日报;2006年
7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史王君;实施信息化制造系统 为ERP提供数据[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隋同建;中国企业就是中国企业[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孙亚莉;天铁高炉生产制造系统获天津科技进步二等奖[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杨乐;上汽通用五菱在“超越之路”疾驶[N];中国质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