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鲁棒设计研究
【摘要】:
本论文对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进行各种鲁
棒控制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重点对鲁棒H_∞控制理论、结构奇异值
综合理论、线性变参数系统自增益调度控制理论进行研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
大包线飞行控制律的设计。主要工作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针对大包线飞机对象的特点,研究了鲁棒控制中对象不确定性的描述问
题和飞行包线区域划分方法及各个区域内标称设计对象的选取方法。
1、分析了造成鲁棒控制器设计结果保守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控制器设计
时对飞机对象的不确定性范围定得过大,限制了系统性能指标的提高。在利用二
次稳定性的概念设计H_∞控制器时,讨论了几种参数摄动系统的表示形式,提出
了一种保守性较小的对象不确定性表示方法,此方法应用于H_∞控制器的设计使
得系统在提高鲁棒稳定性的同时,性能指标也保持得很好。
2、进一步分析了工作1并没有完全克服对象不确定性描述的保守性问题,
指出用线性分式变换描述不确定对象是一种最普遍的描述方法。重点研究了对于
大包线飞机对象在结构奇异值综合设计中如何表示为一种参数不确定性的方法,
提出了基于时域和基于频域的两种参数不确定性的表示方法,这两种大包线对象
的表示方法应用于控制器的设计中可大大减少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
3、研究了采用鲁棒控制方法进行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时飞行包线的区
域划分的方法及各个区域内标称设计对象的选取方法。本论文提出的飞行包线的
区域划分克服了传统的飞行包线规则划分方法忽视了物理对象实际特性的缺点,
并且开发了一个飞行包线自动划分的软件。并且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同时保证控制
系统鲁棒性和性能指标的标称对象选取方法。
二、在对大包线飞机对象的描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鲁棒H_∞控制、结构奇
异值综合设计和线性变参数系统自增益调度控制方法,设计了大包线飞行控制
律。
1、应用H_∞控制理论进行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了参数摄动系统
的H_∞稳定控制器的设计,并应用此方法进行了大包线纵向增稳系统设计。对于
大范围模型参数变化的对象,研究了鲁棒H_∞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大
包线俯仰角控制系统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2、研究了结构奇异值理论在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在基于时
域和基于频域的两种参数不确定性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奇异值综合方
法设计了大包线飞机侧向控制系统。
3、研究了线性变参数系统的自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讨论了目前采用的各
种自增益调度方法及其优缺点,解决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系统中的如何满足一
些限制条件约束的问题。最后采用单一Lypunov函数方法设计了飞机俯仰角速
率的自增益调度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
|
|
|
|
1 |
胡寿松,胡明华;飞行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最优设计[J];航空学报;1986年05期 |
2 |
章海清,林道垣;鲁棒低阶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3 |
王礼全,张滋烈;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研究:H_∞控制设计[J];电光与控制;1990年04期 |
4 |
徐军,张明廉,宋子善;飞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J];航空学报;1998年02期 |
5 |
王长青;李景源;;一类地形跟踪控制系统方案探讨[J];战术导弹技术;1998年02期 |
6 |
王海涛;高金源;夏洁;;综合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飞行力学;2007年03期 |
7 |
何火军;曹云峰;刘兴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平台[J];应用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
8 |
樊方星;祝小平;;卫星制导炸弹参数空间法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年09期 |
9 |
王业潘;孙骅;李文静;;微型四旋翼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0 |
徐延万;;地地战略导弹与空间运载器控制系统的发展展望[J];航天控制;1986年03期 |
11 |
徐瑞娟;;弹性飞机与飞行控制系统间的耦合及结构滤波器的设计[J];飞行力学;1987年04期 |
12 |
崔永春;;掠海制导的带宽要求[J];飞航导弹;1988年02期 |
13 |
申功璋,张瑞;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方案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4 |
邱浩,王道波,张焕春;BP神经网络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的仿真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6期 |
15 |
陈增强,张青,梁秀霞,袁著祉;串联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及在飞行控制中应用[J];控制工程;2004年S2期 |
16 |
戴宁;司云玲;雷亚平;;某型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飞行力学;2006年01期 |
17 |
张翔伦;左玲;杨蔷薇;;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06年03期 |
18 |
章卫国;刘小雄;李广文;黄宜军;;基于鲁棒跟踪控制的飞控系统自适应重构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9 |
刘小雄;章卫国;武燕;李广文;;直接自适应鲁棒飞行控制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20 |
刘宝宁;章卫国;李广文;刘小雄;;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及其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J];飞行力学;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