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孤齿锥齿轮传动动态接触特性研究

刘光磊  
【摘要】: 弧齿锥齿轮广泛应用于航空和汽车工业的机械传动系统中,其工作性能对整个传动系 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弧齿锥齿轮的工作性能与其接触特性有关,包括齿面啮合迹、瞬 时传动比和接触区形态,其中齿面啮合迹是最为基础的方面,它是决定弧齿锥齿轮瞬时传 动比和载荷谱,并进而深入研究其寿命和热传导的基础。 根据所求齿面啮合这是否与时间有关,可以将齿面啮合迹分为齿面静态啮合迹和齿面 动态啮合迹。目前齿面啮合迹的研究大都属于静态范围。齿面动态啮合迹的研究几乎无人 涉及。 本文以弧齿锥齿轮齿面动态啮合迹的求解作为切入点,研究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的多 种参数对弧齿锥齿轮接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从弧齿锥齿轮齿面几何分析出发建立齿 面,然后形成了计入轮齿弹性的啮合分析数值方法(Numerical method of Elastic Tooth Contact Analysis,简称NETCA),最后以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轮齿啮合力变 化及传动系统其它参数的变动对弧齿锥齿轮齿面动态啮合迹的影响,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如 下: 1.形成了弧齿锥齿轮弹性啮合分析的数值方法 (1)任意状态下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 根据弧齿锥齿轮在安装位置时齿面啮合基点重合、基点处的单位法矢必须共线的要求, 推导出了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这一推导过程的本质,就是根据同一刚体上某点 处的单位法矢在两个不同坐标系下的位置关系,找到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其意 义在于可以将这一坐标变换矩阵推广至任意状态下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并直接用于 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分析时所进行的弹性轮齿啮合分析之中。 (2)齿面啮合点求解的局部坐标法 齿面啮合点即为齿面啮合切点,该点处的齿面间距等于零。齿面啮合点的求解可以采 用局部坐标法。其基本原理是取对耦齿面中的某一齿面——第一齿面作为基准,在其上建 立齿面坐标系,将另一齿面——第二齿面的坐标点也转换到此坐标系中,并计算两齿面沿 某一坐标轴方向对应点间的最小间距。令第一齿面固定不动而调整第二齿面所在的齿轮绕 其轴线的转角,以使齿面最小间距趋近于零,则可求得齿面啮合点。 (3)加速搜寻啮合点的逐点搜索法和减小搜索范围的打伞法 采用局部坐标法求解啮合点时,齿面最小间距的搜索可以有多种策略。而逐点搜索法 速度较快。这一方法从齿面上某点开始计算齿面间距,通过比较与其相邻各点的齿面间距, 取其中齿面间距较小的点作为下一次搜索的起点,逐步向着齿面间距最小的方向逐点搜索。 为了防止齿面求解的结果为局部最小,可以将齿面适当分块,首先在每一子块中求局部最 小间距,然后取所有子块中的最小值为全局最小。 在每一子块中采用逐点搜索法求解齿面间距的局部最小值时,可以采用打伞法以减小 搜索范围。其原理是以前一点为中心——“伞把”,形成一较小的、大小可变的搜索区间— —“伞顶”,以加快对耦齿面对应点的求解。 (4)调整齿面间隙和求解载荷分配的两点递推法 齿面间隙与齿轮转角之间,或者多对轮齿同时承担外扭矩时,各对轮齿所承载的扭矩 与齿轮的转角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函数关系。但是,当给定轮齿间隙或外扭矩值反求齿 轮转角时,因无法明确表达其间的函数关系而难于求解。两点递推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 效方法。其本质是改进的弦截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己有的两点,自动采取外推或内推的 摘要 方法,得到下一点的自变量值,并根据函数收敛的具体情况,减少外椎或内椎时自变量变 动的程度,使因变量逐步趋于收敛。在判明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呈单调关系时,都可以预先 给定函数值,采用两点递推法求反函数,并且不用区分单调递增与单调递减的不同。 (5)载荷作用下接触点求解的拟赫兹法 两弹性体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接触问题通常采用赫兹法。赫兹法假设初始接触点即为最 大变形量发生处,或最大压力处。但是齿面弹性变形会导致齿轮的转动以及啮合点位置的 变动。定义以赫兹法为基础,计入齿面弹性变形对啮合点位置的影响以求解齿面啮合点的 数值计算方法为拟赫兹法。此时啮合点的求解要通过迭代才能求得。 (6)轮齿弹性变形时齿面啮合点的求解 齿面啮合点求解时,计入轮齿弯曲弹性变形和接触弹性变形的综合影响,以尽可能真 实地反映齿面实际接触的情况。轮齿弯曲弹性变形的计算采用I;’lw- tttlgn ouse公式,轮齿接 触弹性变形采用拟赫兹法。 2.将弧齿锥齿轮弹性轮齿啮合分析的数值方法与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相结合,模拟弧 齿锥齿轮的齿面动态啮合迹: (l)只考虑啮合点法向力作用时齿面动态啮合迹的求解 以弧齿锥齿轮及其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轮齿啮合力视为外载荷,建立有限元动力 学模型。实际求解时,计及弯扭耦合和轮齿啮合力与齿轮运动状态的耦合,交替进行动力 学方程的求解和弹性轮齿的啮合分析,以求得弧齿椎齿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李艳萍;;浅谈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03期
2 朱孝录;李东武;薄文丽;;减速机弧齿锥齿轮齿面电蚀失效分析[J];金属加工(热加工);2020年08期
3 刘光磊,沈允文,王三民;刚支时弧齿锥齿轮齿面啮合迹的确定[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4 周彦伟,方宗德,邓效忠;航空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应力计算与优化[J];航空动力学报;2002年03期
5 刘光磊,王三民,孙智民,沈允文;确定弧齿锥齿轮齿面啮合迹的改进算法[J];机械设计;2000年09期
6 聂少武;唐思成;黄菊花;张华;赖长发;徐勇;;基于刀倾法的弧齿锥齿轮齿面失配啮合分析[J];机械传动;2019年09期
7 曹雪梅;方宗德;许浩;朱自冰;;基于传动性能和垂直轮位的弧齿锥齿轮齿面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1期
8 曹雪梅;方宗德;许浩;朱自冰;;弧齿锥齿轮的齿面主动设计及试验验证[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9 刘光磊,沈允文,王三民;轮齿啮合力变化弧齿锥齿轮齿面啮合迹的确定[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10 孙殿柱,张道林,王红梅;一种真实齿面相交干涉分析的新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0年03期
11 严宏志;周腾飞;黄国兵;肖蒙;胡志安;;干运行弧齿锥齿轮齿面温升分析[J];机械传动;2016年07期
12 曹雪梅;方宗德;张金良;邓效忠;;弧齿锥齿轮的齿面主动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13 王志刚;阿达依·谢尔亚孜旦;丁撼;;离散化切削对弧齿锥齿轮齿面质量影响的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4年15期
14 唐进元;曹康;杜晋;李友元;;含过渡曲面的弧齿锥齿轮齿面精确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15 唐进元;黄云飞;周超;卢延峰;;弧齿锥齿轮展成齿面的几何建模[J];计算机仿真;2009年02期
16 张彤;刘君;晏克俊;高鹤鸣;;弧齿锥齿轮齿面误差的分析与修正[J];工具技术;2016年01期
17 董皓;马晨;方舟;赵晓龙;;考虑实际齿面的功率四分支传动系统动态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8 田行斌;;弧齿锥齿轮大轮齿面方程的封闭解[J];机械传动;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永朝;吕百军;宋骞;;大型减速机齿面损伤状态下延长使用寿命的实践[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宁婕妤;陈再刚;刘禹清;周子伟;;重载机车齿面剥落故障振动特征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NVTA2021)摘要集[C];2021年
3 荀超;;齿面粘滑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摘要集[C];2021年
4 王靖岳;刘宁;王浩天;;考虑齿面摩擦的行星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摘要集[C];2021年
5 盛连超;李月琪;李子杰;;考虑温度效应及齿面摩擦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摘要集[C];2021年
6 杜大昌;蒋松;严永年;;不同添加剂及轮齿修缘对齿面化学组成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7 符双学;周长江;;复杂齿轮传动过程多性态建模及齿面摩擦因数反求研究[A];第七届全国机械工程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张会臣;朱均;;胶合失效机理的理论探讨[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潘军远;吴晓铃;;环面蜗杆副的齿面磨损分析及预防[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彩明;饶绮麟;方湄;;颚式破碎机齿板模糊随机载荷施加法的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1 窦广勇;;提高磨机小齿轮使用寿命方法的探讨[A];晋冀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鲁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山东、四川分册)[C];2007年
12 薛德余;王勇;;基于实际切齿方法的螺旋锥齿轮齿面反求[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3 韦云隆;曹兴进;;传动摩擦学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14 肖来元;;共轭鼓形齿面裂纹痕迹的三维边界元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15 宋光明;鲍志军;吴钢;;小模数齿轮激光熔覆工艺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6 白伊川;杨晖;邢蕾;史大宽;;缺损齿轮的逆向测绘和齿面磨损的拓扑分析[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17 马洪义;谢里阳;;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齿面接触疲劳寿命仿真技术与方法研究[A];2015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五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8 张明德;郭晓东;张卫青;翟庆富;;未知参数锥齿轮齿面测量反求与分析[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9 许文全;曾辉藩;;螺旋锥齿轮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0 王培科;王维发;;齿轮磨裂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光磊;孤齿锥齿轮传动动态接触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李直;粗糙齿面接触界面摩擦特性及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3 蔡香伟;航空弧齿锥齿轮的啮合特性分析及齿面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洪肇斌;基于球面渐开线齿面生成原理的弧齿锥齿轮新型铣削加工方法[D];吉林大学;2013年
5 王小林;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参数化和接触可视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崔艳梅;弧线齿面齿轮传动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聂少武;基于完全共轭的摆线锥齿轮齿面失配设计及修正理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伏林;数字化齿面展成加工及误差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蒋进科;高速渐开线圆柱齿轮齿面设计及数控加工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李文良;计及齿面摩擦的斜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1 杜进辅;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啮合性能分析及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12 李晖;氮化钛涂层的齿面制备工艺及其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13 李栎楠;产形线切齿法加工准双曲面齿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4 陈思雨;圆柱齿轮传动齿面形状与非线性特性关联规律分析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5 李敬财;螺旋锥齿轮数字化制造基础应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6 韩佳颖;螺旋锥齿轮计算机辅助制造理论与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7 龙慧;高速齿轮传动轮齿的温度模拟及过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18 徐彦伟;弧齿锥齿轮铣齿机主动精度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9 张录合;曲线对构齿轮啮合特性及加工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9年
20 周长江;多种载荷下齿轮弯曲强度与齿面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维娜;弧齿锥齿轮测量软件开发—齿面建模与网格划分[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东超;弧齿锥齿轮真实齿面的测量重构及啮合性能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忠四;螺旋锥齿轮齿面拓扑误差评定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大伟;基于齿面统一数学模型的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李其明;准双曲面齿轮齿面误差测量与修正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
6 冯棋;基于TCA的齿轮啮合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
7 赵洁;圆柱形蜗杆齿面建模及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8 雷玉英;干摩擦与混合润滑下斜齿轮齿面粘着磨损计算[D];湖南大学;2018年
9 李龙亮;含齿面摩擦的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及均载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10 陆首创;基于齿面跟随技术的特大齿轮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
11 张轩;间齿珩齿蜗杆砂轮修整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12 户立杰;曲线齿面齿轮铣削加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3 李添翼;考虑齿面摩擦的渐开线直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14 申传鹏;齿面微观几何轮廓对啮合振动及润滑特性影响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15 梁聚盛;数字化真实齿面构造及啮合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16 刘贺;螺旋锥齿轮齿面测量路径规划与齿面重构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17 赵继宁;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成型与接触分析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21年
18 施延栋;考虑轴线平行度误差的齿面磨损仿真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21年
19 沈佳志;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触温度计算与测量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20 曹康;螺旋锥齿轮精确几何建模与齿面误差反调修正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