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网络中ABR流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
自适应比特速率(ABR)业务的流量控制是ATM网络中一种有效的拥塞控制机制和流量管理手段。在高速的ATM网络中,算法的简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换机的性能。尽管二进制ABR流量控制的简洁性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标准的EFCI算法控制的队列长度和允许信元速率(ACR)却易出现大幅振荡的现象,这势必会降低链路的利用率,严重影响交换机的性能。本文认为现有的基于直觉的启发式算法设计难免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为此,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仿真试验,对ATM网络的流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提出并建立了二进制ABR流量控制数学模型,并在稳定工作点对模型进行了局部线性化,得到了ABR流量控制系统的线性模型,作为研究的基础。
在标准的EFCI算法的稳定性分析中,发现了系统振荡的本质原因在于系统中存在非线性环节,进而提出了对EFCI算法的改进,有效克服了系统振荡。
为了进一步克服系统振荡问题,提出采用一种线性的PID控制器来替换标准EFCI算法中的非线性环节,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并实现了队列长度的定点控制,有效地减少了排队延时。
考虑到网络状态参数的时变性,为了使流量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了相应的二进制ABR流量控制算法,适应了网络负载的动态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论文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TCP/IP在ATM网络中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参考建议。
|
|
|
|
1 |
张伟,冯穗力,裴海龙,叶梧;基于神经网络的ATM网络ABR业务流量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7期 |
2 |
王路平;基于控制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4期 |
3 |
张少博,吴介一,刘鑫,张飒兵;自相似通信量下ABR控制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9期 |
4 |
卢辉斌;张永煌;冯伟;;基于综合动态理论的ATM网络拥塞控制[J];微处理机;2008年03期 |
5 |
刘鑫,张少博,吴介一,张飒兵;ATM网络中基于模糊PD的显式速率流量控制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3期 |
6 |
井元伟;曾晖;潘伟;;基于极点配置的网络流量控制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5期 |
7 |
衷尔豪;目前企业ATM网络的实用建网技术[J];微机发展;1997年01期 |
8 |
王廷尧;ATM网络系统[J];现代有线传输;1995年03期 |
9 |
疏胜平;ATM网络的开发重点[J];电信技术;1996年07期 |
10 |
李斌;ATM网络分析器[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2期 |
11 |
蔡家麟,阮永良;铁路上海站ATM网络性能仿真分析[J];电脑与信息技术;1998年02期 |
12 |
长久;用“网”来管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ATM网络系统[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9年18期 |
13 |
李文芳;ATM网络的配置与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
14 |
郑涛,高振志,陈增强,袁著祉;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ATM网络连接接纳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1年S1期 |
15 |
代丽娴;ATM网络基于ABR服务的流量控制算法及其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年10期 |
16 |
李鑫;井元伟;任涛;张阳;;基于强化学习方法的ATM网络ABR流量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7 |
刘滨,杨学良;帧中继网络向ATM网络的过渡[J];微型机与应用;1999年09期 |
18 |
张琳,张惠民;ATM网络中ABR业务的开环控制机制[J];数字通信;2000年02期 |
19 |
文斌,刘长青;支持多媒体通信的高速网络比较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20 |
张孝林,吴介一,张飒兵;ATM网络中基于控制理论的流量控制机制设计方法综述[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