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等离子推力器谐振腔的数值模拟与小推力测量实验研究
【摘要】:
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icrowave Plasma Thruster—MPT)是一种新型的在研电热推进装置。在航天飞行器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MPT微波等离子体耦合流场进行了机理分析和数值模拟,建立了MPT的小推力测量系统,协同进行了MPT真空环境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了MPT谐振腔内微波能量的转换过程,揭示了其内等离子体的形成是由MPT启动初期的强电场电离形成放电区过渡到稳定工作期的热电离形成稳态等离子体区这一物理本质;研究了影响MPT稳定工作的主要因素,指出微波有效功率与谐振腔内气体压强的匹配是维持等离子体稳定、避免等离子体消失、放电区熄灭的关键因素。
2.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数值求解Maxwell方程,分析了MPT无加载谐振腔内的电磁场特性。对TM_(011)模,分析了隔板对谐振腔内电磁场分布及谐振频率的影响;对TEM模,分析了内导体形状、位置对谐振腔内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启动和稳定工作的影响。
3.采用FDTD法求解Maxwell方程、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单温度局域热平衡模型求解等离子体参数,首次用全数值方法对MPT谐振腔进行了微波等离子体耦合流场的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TM_(011)和TEM两种模式各自的参数匹配关系及其对微波等离子体流场的影响;应用于小型化MPT时,指出了小型化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即:小型化后的MPT,喉径小、工质流量小,消耗的微波功率也小。
4.采用无护套的金属软波导管作为微波传输系统的弹性连件、天平式电磁反馈自动补偿的小推力测量装置,成功地实现了MPT自重与其产生的推力分离、解决了微波传输电缆对MPT小推力测量干扰的关键问题,在实现MPT小推力测量的实际应用中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5.在国内首次进行了MPT真空环境启动、稳定工作特性和性能实验,测取了MPT的性能参数曲线,研究了微波功率、工质气体流量等参数对MPT性能的影响。
|
|
|
|
1 |
唐金兰,何洪庆,毛根旺,杨涓,韩先伟,黄晓砥;同轴形微波等离子推力器数值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4年04期 |
2 |
康小录,汪兆凌,汪南豪;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低功率工作模式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1年04期 |
3 |
王志华;螺旋桨的改进促进了推力器的发展[J];船电技术;1998年04期 |
4 |
刘萝威;拦截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用复合材料热燃气阀系统[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
5 |
杨涓;杨铁链;许映乔;孟志强;毛根旺;谭小群;;同轴型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磁场效应[J];推进技术;2009年01期 |
6 |
何远航,王萍;微爆轰推力器的冲量计算[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
7 |
沈公槐;;推力器的推力稳定性问题[J];航天控制;1988年01期 |
8 |
沈公槐;;推力器组件的推力方向标定[J];航天控制;1989年01期 |
9 |
潘科炎;小卫星的推进系统[J];航天控制;1996年02期 |
10 |
牛禄,王宏伟,杨威;用于微小卫星推进装置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J];上海航天;2004年05期 |
11 |
周海清,张平,方蜀州,李世鹏;数字摄像在脉冲推力器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推进技术;2004年05期 |
12 |
丁辉;;汽车大灯万向系统[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
13 |
江文杰;500N发动机新型推力架的研制[J];推进技术;1988年02期 |
14 |
廖宏图,汪兆凌,康小录,王正,乔彩霞,汪彤,樊泓;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磁场设计与数值分析[J];推进技术;2002年03期 |
15 |
马立志,沈瑞琪,叶迎华;国外几种新型微化学推力器[J];上海航天;2003年03期 |
16 |
王敏;解永春;;航天器复杂推力器配置控制能力分析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8期 |
17 |
R.R.Schreib;吴方;;ATS-6推进分系统在轨道上四年的运行情况[J];国外空间技术;1980年04期 |
18 |
周以蕴;美国卫星厂商竞相开发电推进技术[J];国际太空;1998年08期 |
19 |
肖应超,刘宇,张国舟;低功率氩电弧喷射推力器中的辐射[J];航空动力学报;2004年06期 |
20 |
杨慧;袁莉芳;;推力器工作对轨道的影响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