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疲劳裂纹扩展和断裂定量规律的研究
【摘要】:
工程中疲劳寿命估算,分为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两阶段分别进行估算,然后求和即得总寿命。估算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需要有好的裂纹起始寿命表达式和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提出的裂纹扩展模型和表达式已达100多个;其中也有不少能描述包含近门槛区、中部稳态扩展区和快速扩展区等三个区在内的整个疲劳裂纹扩展曲线的表达式。但这些表达式中均含有物理意义不明确、需由实验确定的常数。近年来,这项研究仍在进行中。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中外文献对高塑性材料、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机制和宏观力学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而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微观机制、力学条件和宏观规律及其定量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为实验结果所验证的接近完善的疲劳裂纹扩展表达式。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有:
首先,认为所有固体材料均具有相同的疲劳裂纹扩展宏观规律,即完整的疲劳裂纹扩展曲线都由近门槛区、中部稳定扩展区和快速扩展区所构成,曲线具有相似的S形,尽管不同特性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提出了裂纹扩展阻力三要素的概念,认为弹性模量E、扩展门槛值ΔK_(th)和断裂韧性K_C是构成材料疲劳裂纹扩展抗力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材料具有高的弹性模量E、扩展门槛值ΔK_(th)和断裂韧性K_C,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愈低。所有其它影响裂纹扩展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这三要素而影响裂纹扩展速率的。在上述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描述三个区的疲劳裂纹扩展总体规律的公式(3.23)或式(6.5),即
上述表达式左、右两端量纲一致,式中的各个参量物理意义明确。参量ΔK表征疲劳裂纹扩展的驱动力,参量E、ΔK_(th)和K_C表征疲劳裂纹扩展的抗
n摘要
力,而且也表明了应力比R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分析证明,该式能用于描述
具有各种不同特性材料的包含近门槛区、中部稳态扩展区和快速扩展区的整
个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为获得可靠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实验数据,自行研制成功高分辨率裂
纹实时监测系统,从技术方面为本文中的实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系
统还可用于高温或腐蚀环境下的裂纹实时监测,为高温材料及腐蚀环境下的
寿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关键技术和测试手段。
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再分析,进一步客观地证明了上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表达式。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还可利用该式预测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此外,本文还指出,裂尖的钝化一扩展一进一步钝化的过程是保持裂纹稳
态扩展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广义钝化”的概念,以解释不同材料裂尖表现
出的各种具体形态。
提出了近门槛区内“裂纹扩展基元模型”,用于定性地说明何以近门槛
区内裂纹扩展速率低于原子间距,进而解释了裂纹扩展门槛值存在的物理本
质。
本文还对有机玻璃切口强度和切口敏感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预测
材料断裂韧性的方法,并利用园棒环形尖切口试件的拉伸试验,对有机玻璃
断裂韧性进行了有效的估算。
|
|
|
|
1 |
吕宝桐,郑修麟;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S1期 |
2 |
李红英;张希旺;;Q345钢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速率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24期 |
3 |
金学伟;16Mn 热轧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显微组织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8年02期 |
4 |
张明;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方法的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
5 |
余圣甫,王铁琦,杨其良,沈满德;ZG20MnSi钢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6期 |
6 |
高彩茹;刘相华;杜林秀;贾坤宁;;400MPa超级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
7 |
张宝昌,白付平,焦伟,孟繁荣;焊接结构断裂寿命估算的试验研究[J];焊接学报;1994年03期 |
8 |
王孔探,张文毓,秦广义;TA5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关系[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5年03期 |
9 |
周志良,谢明,林文君,刘琦;WEL-TEN 780A高强钢及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0 |
杨化仁;用权函数法建立疲劳裂纹扩展的估算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1 |
谢根栓,王茂廷;铬钼钢在氢蚀下的疲劳裂纹扩展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2 |
周善初,罗兵辉;含锆高阻尼锌─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J];湖南冶金;1996年04期 |
13 |
赵康,郑修麟,井晓天,谷臣清;不同碳含量的CrNiMo钢疲劳裂纹扩展特性[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年01期 |
14 |
艾素华,关少轩,冯泽民,葛景岩;显微组织对Ti_3Al-Nb系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5年04期 |
15 |
李明奇,孟繁中,隋宪增,周祥;高强度抽油杆用钢的腐蚀疲劳行为[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5年03期 |
16 |
黎秀球,吴静贞;16Ni10Co14Cr2Mo钢疲劳裂纹扩展特性[J];物理测试;1995年02期 |
17 |
赵久占;20CrMo钢摩擦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J];焊接技术;1999年06期 |
18 |
陈道伦,王中光,姜晓霞,艾素华,师昌绪;马氏体含量对双相钢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87年04期 |
19 |
魏化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J];人民长江;1999年05期 |
20 |
侯振波,史耀武,田志凌;SS400超细晶粒钢及其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J];钢铁研究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