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长军,吕国钢,刘永坦;高频雷达频率监测系统的时频抗脉冲干扰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2 |
汤建龙,李滔,杨绍全;基于时频分析的雷达信号到达角估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6期 |
3 |
王国利,郝艳捧,李彦明;基于自适应谱的局部放电信号时频特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
4 |
郑侃,曾国燕,王文博;基于时频联合扩频的OFDM-CDMA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S2期 |
5 |
裴承鸣,舒畅,宋叔飚,李中群,谭申刚;自适应Chirplet信号展开及其在颤振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孙宝寿,汪世益;数控加工大圆弧型面的工艺路线比较与颤振抑制[J];机械制造;2003年03期 |
7 |
何景武,邹丛青;颤振主动抑制系统鲁棒控制律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8 |
杨叔子
,刘经燕
,师汉民
,梅志坚;金属切削过程颤振预兆的特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5期 |
9 |
毛郑健,史焱;瞬态时频内插极低速率图像压缩编码[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年05期 |
10 |
梅志坚
,师汉民
,刘经燕
,杨叔子;金属切削过程颤振早期诊断的一个有效的综合判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5期 |
11 |
汤建龙,胡建伟,杨绍全;基于时频干涉仪的联合时频-到达角估计[J];信号处理;2004年05期 |
12 |
张荫柏;GPS时频领域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03年02期 |
13 |
程水英;时频分析理论的思维方式[J];发明与创新;2004年11期 |
14 |
于晓春,张媛,刘子芳;电液比例控制器的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5 |
陈洪卿,李乃萍;科技期刊与时频科技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5期 |
16 |
侯光钰,张为公;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J];测控技术;2004年10期 |
17 |
朱丽平,胡光锐,朱义胜;基于超完备时频展开的扩频通信抗干扰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8 |
于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超声波振动车削抑制颤振的微观机制[J];电子显微学报;1992年06期 |
19 |
胡廷锋;时频码分通信原理及应用[J];微波与卫星通信;1994年03期 |
20 |
于凤芹,曹家麟;基于时频重排-霍夫变换的雷达回波信号检测[J];现代雷达;2005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