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流场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以及气动弹性研究
【摘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机翼和全机的定常及非定常粘性绕流,并在此基础上耦合结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飞行器的多种气动弹性问题。最后对以上气动弹性问题的数值计算进行了基于微机网络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研究。
利用代数无限插值方法,生成适合非定常有粘流动计算用的贴体运动结构网格,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组出发,采用LU-NND有限差分格式和Baldwin-Lomax湍流模型建立了一种数值模拟三维机翼和全机的亚、跨、超音速定常及非定常粘性绕流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在模拟定常粘性绕流的基础上,耦合结构静平衡方程,对机翼的静气动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学科、多目标的型架外形优化设计和飞行姿态确定方案。在模拟非定常粘性绕流的基础上,与颤振运动方程相耦合,分别对机翼和全机流固耦合现象中颤振问题进行了研究,准确求解跨音速颤振临界速度,分析机翼和全机的从亚音速到超音速范围的颤振规律,并研究分析了机翼飞行迎角变化对颤振速度的影响。
利用现有条件自主开发出适合定常、非定常流场计算和气动弹性研究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机系统。通过对单机串行程序进行分布式并行化改造,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微机网络上的静气动弹性和颤振分布式并行计算,解决了数值求解气动弹性问题难以避免的耗时巨大的问题。
以多种机翼和某歼击机为算例,分别对其定常及非定常粘性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以某后掠机翼和超临界机翼为算例,对机翼的静气动弹性问题以及基于静气动弹性的型架外形优化设计和飞行姿态确定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和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很好。对多个机翼和导弹舵面的亚、跨、超音速的颤振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求解从亚音速到超音速多个马赫数下的颤振
基于微机网络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机上,对多个机翼和全机算例进行了分布式并
行计算,并对各个算例的并行和串行程序的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进行比较,验
证分布式并行计算求解复杂非定常流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对比分析发现,分
布式并行计算可以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计算速度,是一种提
高CFD运算效率的理想方法。
|
|
|
|
1 |
何力,周盛;一种能够反映气动、结构相互作用的叶片失速颤振计算模型[J];力学学报;1985年06期 |
2 |
司亮;马祥森;张裕兵;李启鹏;;翼梢装置对某机翼气动弹性行为影响研究[J];飞机设计;2010年06期 |
3 |
宗捷,管德;非定常空气动力最小状态拟合方法的应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孟庆国,周盛;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动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7年02期 |
5 |
唐智明,周盛;轴流压气机叶片堵塞颤振的数值预测[J];力学学报;1983年05期 |
6 |
杨永年;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与颤振研究[J];宁夏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
7 |
高为炳;非定常线性大系统的稳定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
8 |
宋健,陈任昭;非定常人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几个重要人口指数的计算公式[J];中国科学A辑;1983年11期 |
9 |
鲁传敬,何友声;计算非定常兴波问题的新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84年02期 |
10 |
陈任昭;高夯;宋凯胜;;具有移民项的非定常人口发展方程正则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11 |
高为炳;线性非定常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6年01期 |
12 |
陈任昭;高夯;;具有机械扰动的非定常人口控制系统的临界生育率[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13 |
陈南茜;吸气条件对圆柱非定常分离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4年03期 |
14 |
刘秋生,沈孟育,王保国,濮存斌;旋翼三维非定常跨音速绕流的数值模拟[J];航空学报;1996年05期 |
15 |
李志强,张文华,黄达,丁克文;非定常风洞壁压特性研究[J];航空学报;1997年06期 |
16 |
任春风,马逸尘,应根军;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加罚形式的两重网格算法[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谢胜利;;非定常人口控制系统的解及其稳定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
18 |
林诗仲;谢胜利;;非定常人口控制系统的解及其稳定性[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19 |
张茂祥;非定常场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0年01期 |
20 |
吴伟雄;非定常沿岸波流的有限单元分析(Ⅰ)──数学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