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激励效应与绩效研究

孙武斌  
【摘要】: 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研究最优股票期权合约的确定问题。股票期权实际上是由公司制定并与其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的一种长期报酬激励合约,我们分别从经理和公司两个方面研究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与绩效。具体内容包括:股票期权激励的作用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经理人接受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的成本有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股票期权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哪些因素影响股票期权对公司的绩效、最优股票期权合约应满足什么条件、在最优合约的确定过程中应考虑哪些主要参数、这些参数的作用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推导出不同于Black-Scholes模型的股票期权价值的定价公式。由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交易性受到限制,其价值实际上低于公司为期权所支付的经济成本。若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势必会高估股票期权的价值,进而高估其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因此我们用“确定性等值”方法推导出不同于Black-Scholes模型的股票期权价值的定价公式。区分股票期权成本与股票期权价值非常重要,这是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效应与绩效的基本前提。 2、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合约。现有文献仅是基于经理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股票期权对经理的激励效应,而本文还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公司的角度考察股票期权合约的绩效。我们引入会计学中的“成本—收益比”作为衡量股票期权合约绩效的指标,分析影响期权合约绩效的因素。 3、综合考虑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和绩效,得到最优股票期权合约应满足的条件;采用静态比较和仿真模拟方法,对最优合约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模拟。 4、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激励效应、合约绩效以及最优股票期权合约的确定等有关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的各个环节,对股票期权激励合约的分析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杰英,李荻;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效应的理性分析[J];财会研究;2002年12期
2 张春煜,孙嘉弥;公司激励机制中的股票期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5期
3 徐智斌;股票期权:一种新的激励机制[J];理论导刊;2001年12期
4 夏冠军,施本植;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土化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5 孙建强,马利敏;民营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6 张玉英,欧阳志刚;股票期权的利弊及应注意的问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刘利新;试论我国推行经理股票期权的难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曾繁英;谈股票期权制的缺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9 王彩霞;对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探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公嵬;浅谈股票期权制度与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3期
11 冯翀,陈海棠;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J];商业研究;2003年22期
12 林建秀;;税收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影响[J];税务与经济;2011年03期
13 王福波;谈股票期权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效应[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4 敖敏霞;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15 刘建中,管艳;公司治理中盈余激励机制的若干问题[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6 杨志高,孙庆君;谈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商业会计;2002年04期
17 徐经长,车成刚;从激励机制看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制度性缺陷[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6期
18 卢兴杰;钟剑锋;向文彬;;股票期权:激励作用与风险分析[J];财会研究;2010年11期
19 高秀娟,李群,张倩;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理论框架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20 李志强,彭爱华;契约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梅瑞;;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新趋势[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夏宁;江凤;田丽;;股票期权的理论研究:文献评述与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闫敏;刘远航;;美国企业家选拔激励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海怡;;责任规则威慑与激励效应的异化及矫正——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曜;;股权激励的两种主流方式孰优孰劣——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方巍;方彤;郑德玲;;基于道德风险模型的股票期权内涵理论的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赵新宁;聂建霞;;论企业的激励机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梁卫东;;从中军潭电站竞争上岗看企业的激励机制[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1)[C];2004年
9 李国鹏;;企业激励机制建立的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鹰;;股票期权的发展现状、法律障碍及其对策[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武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激励效应与绩效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杨南方;现代企业经理股票期权(ESO)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朱忠福;风险投资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及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为民;企业并购效益与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周国林;公司内部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7 赵静杰;知识资本化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于璐;现代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许高峰;基于竞争性谈判的军事装备采购机制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瑶;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激励机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方燕;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探析[D];西北大学;2001年
3 胡朝阳;经营者股票期权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秦宏;中国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徐卫东;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股票期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辉;股票期权在上市公司激励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李达;股票期权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卢立明;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张雅萍;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于波;股票期权财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家平;实施股票期权 难在何处?[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立武;股票期权呼唤法律突破[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方家平;股票期权有“六难”[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高艳辉 张伟峰;实施股票期权的障碍[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玉香;高管放弃行权暗示未来 蒙牛故事还没有完[N];华夏时报;2009年
6 方家平;实施股票期权难在何处[N];国际商报;2001年
7 方家平;实施股票期权,难在何处?[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杨国民;股票期权的局限性及在我国实施的障碍和建议[N];市场报;2003年
9 赵国庆 严中华;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所得的会计税务处理(上)[N];中国税务报;2009年
10 小亮;达安基因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出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