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激励效应与绩效研究
【摘要】:
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研究最优股票期权合约的确定问题。股票期权实际上是由公司制定并与其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的一种长期报酬激励合约,我们分别从经理和公司两个方面研究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与绩效。具体内容包括:股票期权激励的作用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经理人接受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的成本有什么不同、哪些因素影响股票期权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哪些因素影响股票期权对公司的绩效、最优股票期权合约应满足什么条件、在最优合约的确定过程中应考虑哪些主要参数、这些参数的作用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推导出不同于Black-Scholes模型的股票期权价值的定价公式。由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交易性受到限制,其价值实际上低于公司为期权所支付的经济成本。若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势必会高估股票期权的价值,进而高估其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因此我们用“确定性等值”方法推导出不同于Black-Scholes模型的股票期权价值的定价公式。区分股票期权成本与股票期权价值非常重要,这是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效应与绩效的基本前提。
2、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合约。现有文献仅是基于经理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股票期权对经理的激励效应,而本文还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公司的角度考察股票期权合约的绩效。我们引入会计学中的“成本—收益比”作为衡量股票期权合约绩效的指标,分析影响期权合约绩效的因素。
3、综合考虑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和绩效,得到最优股票期权合约应满足的条件;采用静态比较和仿真模拟方法,对最优合约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模拟。
4、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激励效应、合约绩效以及最优股票期权合约的确定等有关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的各个环节,对股票期权激励合约的分析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孙杰英,李荻;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效应的理性分析[J];财会研究;2002年12期 |
2 |
张春煜,孙嘉弥;公司激励机制中的股票期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5期 |
3 |
徐智斌;股票期权:一种新的激励机制[J];理论导刊;2001年12期 |
4 |
夏冠军,施本植;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土化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
5 |
孙建强,马利敏;民营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
6 |
张玉英,欧阳志刚;股票期权的利弊及应注意的问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7 |
刘利新;试论我国推行经理股票期权的难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8 |
曾繁英;谈股票期权制的缺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
9 |
王彩霞;对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探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0 |
张公嵬;浅谈股票期权制度与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3期 |
11 |
冯翀,陈海棠;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J];商业研究;2003年22期 |
12 |
林建秀;;税收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影响[J];税务与经济;2011年03期 |
13 |
王福波;谈股票期权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效应[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4 |
敖敏霞;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
15 |
刘建中,管艳;公司治理中盈余激励机制的若干问题[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6 |
杨志高,孙庆君;谈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商业会计;2002年04期 |
17 |
徐经长,车成刚;从激励机制看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制度性缺陷[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6期 |
18 |
卢兴杰;钟剑锋;向文彬;;股票期权:激励作用与风险分析[J];财会研究;2010年11期 |
19 |
高秀娟,李群,张倩;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理论框架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
20 |
李志强,彭爱华;契约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