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多基地主动声纳目标特性研究

王成  
【摘要】: 多基地声纳由于其收发设备分置,因而在水下目标的检测和定位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目前,对于多基地声纳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依据多基地声纳的工作特点,对多基地声纳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有关多基地声纳定位和多基地目标声散射特性的研究方法。并通过仿真,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和比较。最后通过水池实验,给出了多基地声纳目标特性研究的实验结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双基地声纳的几何关系出发,给出了双基地声纳方程。对声纳方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表明,在双基地条件下,受双基地几何关系影响最大的是目标强度和混响。通过对不同频率下双基地声纳作用距离的预报,表明在相同优质因素条件下,双基地声纳可以具有比单基地声纳更大的作用距离。在此同时对双基地声纳定位原理和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 2)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多基地声纳的定位、检测与估计等关键技术,对多基地条件下,目标回波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即非入射方向目标的声散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的第三章中,从简单形状目标的声散射特性研究入手,定量地给出了目标强度随分置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3)在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水下目标声散射特性的水池实验研究。完成了非入射方向模拟目标智能航行器声散射特性的水池实验,给出了目标回波的强度和波形随声波入射角和分置角的变化关系。取得了有关多基地声纳目标声散射特性的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为多基地声纳新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上海航天局八0二所“近区目标特性测量系统”预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J];制导与引信;1995年01期
2 刘顺发,马振洲,陈洪斌;热点跟踪中目标特性的仿真研究[J];光电工程;1996年06期
3 刘淼森;张世英;王辉华;何心怡;;基于目标特性的舰载ATP系统能力需求仿真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01期
4 娄文忠;;引信近场目标特性集成仿真系统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5 吴继华;谷良贤;龚春林;牛冰;;目标特性在导弹引战配合仿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0年07期
6 周德淼;;用模型研究目标特性和引战配合[J];制导与引信;1982年03期
7 杨立民;关于用瞬态电磁场法研究无线电引信目标散射特性的新设想[J];兵工学报;1993年01期
8 张建军;;多个复杂物体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梁艳青;刘晓宁;马逸超;龚珊;;制导半实物仿真中的目标角闪烁特性仿真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0年10期
10 时翔;娄国伟;李兴国;;被动毫米波制导下辐射特性控制的考虑[J];微波学报;2006年S1期
11 周旦辉;李鹏;杜江;;靶弹系统发展的某些新特点[J];现代防御技术;2007年02期
12 陈健;王永明;赵革;王春虎;;舰船目标特性研究综述[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5期
13 高坚;许宏;佟明安;;对动态目标制导的导弹动力学逆系统跟踪控制[J];飞行力学;2008年05期
14 赵广福;装甲战斗车辆热辐射和反射辐射特性理论分析[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6年02期
15 方有培,赵霜,汪立萍;隐身巡航导弹及其目标特性[J];航天电子对抗;2005年01期
16 聂在平;胡俊;阙肖峰;宗显政;何十全;麻连凤;;用于雷达反隐身的低可探测目标电磁散射高效数值分析[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0年06期
17 李洲,尹照平;美国弹道导弹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的发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1年01期
18 张长爱;GPS技术在双/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J];现代防御技术;1996年01期
19 陈保辉;引信目标特性4mm(65~85GHz)测量系统[J];制导与引信;1996年04期
20 梁永红;目标特性测量雷达接收系统的设计[J];雷达与对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星;朴胜春;;浅海目标特性的动态模拟[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宝庆;车永刚;;双/多基地声纳技术发展综述[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正刚;;目标—声呐—目标模拟的声学关系探讨[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余小琴;刘贯领;沈文苗;;多基地浮标目标运动分析[A];2009年中国东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邢业新;娄国伟;李兴国;;物体的毫米波/亚毫米波辐射特性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徐军;罗积军;郭锁利;;高能激光武器反战术导弹的技术分析[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娜;高教波;王军;郑雅卫;王吉龙;李俊娜;孙科峰;李建军;成娟;高蒙;;AOTF多光谱成像技术在伪装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沙雪松;苏涛;;C波段双基地气象雷达系统的研制[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陈保辉;;引信目标特性的4mm(65~85GHz)测量系统实现[A];1998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1998年
10 陈保辉;;75GHz单基地雷达截面测量研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小凤;双/多基地声呐定位及目标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邹吉武;多基地声纳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叶钒;基于信号稀疏表示的ISAR目标特性增强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陶午沙;基于结构模型的遥感图像军事阵地目标特征分析及其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丁小峰;基于窄带信息的弹道中段目标特性反演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赵为粮;目标散射的复射线分析及其误差控制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寇小明;红外成像观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晓露;低空无线电引信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双/多基地主动声纳目标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李玉书;雷达目标散射截面动态测量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张红星;目标与干扰声学特性的水池动态模拟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王桂波;浅海波导中目标声散射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唐政;目标特性和噪声干扰对机载雷达探测系统的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姚兆宁;雷达RCS目标特性测量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蔡宁;联合探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高伟;多基地LFMCW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景华;激光大气传输及背景特性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齐彬;合成孔径雷达目标特性快速仿真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解悦 通讯员  吕旸 陈可科;“两园多基地”软博会将大展风采[N];南京日报;2006年
2 ;实施“一园多基地”战略 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N];江苏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解悦;“两园多基地”集聚800多软件企业[N];南京日报;2008年
4 颜芳;南京软件,从“遍地开花”到“百花齐放”[N];新华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希;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大增[N];南京日报;2007年
6 毛庆;千余企业进驻“一园多基地”[N];南京日报;2007年
7 陈艳敏;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打造“中国软件名城”[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禹;中广核:为推进核电规模化发展打造“联合舰队”[N];机电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学春;青岛:职业教育有“三多”[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陈淑娟;南京特色[N];计算机世界;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