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林磊  
【摘要】:载流管道的流固耦合研究有着广泛的工程背景和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本文以管道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流固耦合的影响,基于管道振动波是一种传播波的思想,采用行波方法分别研究了载流直管和曲管管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对均匀的直管道,依据经典的管道流固耦合微分方程,推导了流固耦合管道系统的波导方程,通过结构节点处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流固耦合系统的波散射模型。数值结果与已有成果的比较表明,行波法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而且精度远远高于有限元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管道的泊松比以及边界连接条件等因素对管道固有特性的影响,以及液体平均流速对管道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采用支撑对管道振动进行控制的思路。 在直管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种方法研究弯曲管道的动力学特性。一种方法是采用曲管单元离散化,并对离散后的短直管引入弯曲刚度修正引子,同时建立平面坐标转换矩阵,从而实现了直管—弯管行波混合建模。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弯曲管道直接行波建模,依据弯曲梁结构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以及流体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弯管的流固耦合波导方程。第二种方法更加简洁、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弯曲管道振动问题的复杂性。 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所述行波法的可行性,对一多跨直管道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行波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并且计算精度优于有限元法,这证明行波法是研究管道流固耦合问题的有效方法,也说明本文所建立管道行波模型的正确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尚法,陈胜宏,曹新红;三维复杂域非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全自动生成方法[J];岩土力学;1998年04期
2 严峻;;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新技术[J];电工技术;2003年07期
3 郭俊宏;谭伟璞;杨以涵;;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测距的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6期
4 何人望;董庆伟;陈强强;;复线牵引网故障测距的行波法仿真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8期
5 李为民;基于STC89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梁嘉庆;叶继红;;非一致输入下空间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7 何敏杰;;浅谈110kv输电线路稳态故障测距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8 王晓萍;;基于行波波速在线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5期
9 孟华;任莉;;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压电缆故障探测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10 张志劲;廖瑞金;司马文霞;;用行波法分析110kV荆含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J];电工技术;2001年11期
11 李畅;赵晶;陈岭;;一种基于行波法的新型线路故障定位装置的研制[J];广东电力;2006年05期
12 海涛;高翔;骆武宁;徐嫣;;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力线路故障行波测距[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07期
13 杨栋;;基于行波法的10kV电力电缆故障测距算法的改进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14 唐琼玲;张宗华;;电力线路故障行波测距分析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8期
15 方力谦;李静;;一种基于行波法的新型线路故障定位装置研制[J];广东电力;2009年06期
16 刘书君;;500KV输电线路行波测距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7 赵耀新;;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法故障测距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9年18期
18 韩大建,唐增洪;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Ⅱ)──行波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19 于盛楠;杨以涵;鲍海;;基于C型行波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实用研究[J];继电器;2007年10期
20 于盛楠;鲍海;杨以涵;;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实用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相国;冯俊杰;;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管线保护[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李亚莉;;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华兵;冯庆善;郑洪龙;周利剑;;基于容许应变的管道地震失效概率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荣沂;王科俊;史伟;贲晛烨;;基于SMA的新型蠕动式微型管道机器人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5 胡昌玮;唐雄燕;;物联网平台发展与智能管道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黄显奎;;管道纯净饮用水工程设计浅谈[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梁君直;曾惠林;闫政;;高效焊接与管道施工[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辛若家;张来斌;王朝晖;秦先勇;;小波神经网络在声发射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严黔;;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设备的开发[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冯涛;王晶;刘克;李啸尘;;涡轮流量计的流动噪声及其测量[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岷江;基于罗氏线圈的行波传变特性与应用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李东升;小管道超声智能检测爬机及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杨彬;三维含缺陷压力管道的极限与安定分析[D];清华大学;2001年
4 吴小刚;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管道的受力分析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高炳军;材料多轴棘轮效应本构描述及压力管道棘轮效应预测[D];天津大学;2005年
6 王立坤;原油管道泄漏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詹湘琳;超声相控阵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蒋奇;管道缺陷漏磁检测量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陈华军;旋转曲线管道内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关卫和;高温环境下压力容器与管道超声横波检测方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磊;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梁静华;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技术经济优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于海群;管道超声导波检测专用探头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连学通;气力输送系统及其设备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文佑祥;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娜;工业压力管道应力分析简化模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7 黄炳臣;管道和支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8 陶正道;石化企业设备防腐保温与管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马欣;现役长输管道风险分析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家仓;三维管道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道四公司党委工作部;铸就管道特种专业化公司[N];石油管道报;2008年
2 伍志祥 杨永献 王文玲 孙宝胜 徐洪涛 王文鹏;建功中亚管道 展“铁军”风采[N];石油管道报;2009年
3 记者 许冰洲;管道本已老化 一碰就会“受伤”[N];嘉兴日报;2010年
4 记者 梁杰;中缅管道焊接工艺评定工作顺利展开[N];石油管道报;2010年
5 陈启兵;干含硫原料气自动化输送管道已运转两年多[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6 记者 彭同乐;赵玉建到管道局总医院调研指导工作[N];石油管道报;2010年
7 孙兆光 特约记者 胡智磊;2004:铸起管道新盾牌[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通讯员 邓迪群 蒋伊湉;陕京管道增加输量应对冬季用气高峰[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记者 刘涛 特约记者 王春梅 孙毅;管道二公司新办公区启用[N];石油管道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张克文;新疆油气储运公司管道占压清理工作获阶段性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