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分析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混沌以其拥有的诸多天然优良特性而倍受关注,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通过对混沌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混沌的特性,为应用混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控制混沌是混沌走向应用的前提,研究混沌的控制,可以为应用混沌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本文以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对计算混沌系统特征参数的方法和控制混沌的方法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混沌系统各种特征参数的典型计算方法。鉴于由小数据量方法计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具有随潜入维数的变化有明显波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用C-C方法同时回归出潜入维数m和时间延迟τ的改进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改进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给出了在一般信号驱动下混沌控制的三种典型方法,即自适应控制方法、采样数据反馈控制方法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针对现有自适应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控制器不连续的缺陷,提出了在分母上增加指数项的改进方案,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3.对在混沌信号驱动下的混沌控制即混沌同步问题,给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混沌同步控制和基于锁相环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法,并对基于锁相环的混沌同步算法的鲁棒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论研究,作出了新的理论结论。
4.研究了混沌在现代密码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验证了混沌信号作为密钥的可行性和高可靠性。介绍了基于锁相环和混沌不稳定周期轨道的两种混沌保密通信方法。理论上论证了混沌信号用于保密通信的可行性。
|
|
|
|
1 |
郭宁!250061.济南,张有志!250061.济南;非对称式密码体制数据加密算法的分析[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颜森林,迟泽英,陈文建;激光混沌同步及其在光纤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E辑;2004年04期 |
3 |
余勇;许建中;;利用差动混沌键控实现保密通信[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4年01期 |
4 |
冯登国;肖国镇;;相关免疫函数的特征与构造[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5 |
周红,罗杰,凌燮亭;关于数字混沌系统保密通信的探讨[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7年02期 |
6 |
赵思真,赵思正;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1997年01期 |
7 |
何振亚,张毅锋,卢宏涛;细胞神经网络动态特性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1999年03期 |
8 |
;军事通信、保密通信与扩频通信[J];电子科技文摘;2003年03期 |
9 |
赵辽英,赵光宙,厉小润;基于Riccati方程的混沌同步方法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3期 |
10 |
张洪宪;;激光混沌同步及其在一类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11 |
张轶;李红信;杨丽宁;;基于混沌参数调制的语音保密仿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3期 |
12 |
牟俊;王智森;康丽;;统一混沌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同步控制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3 |
周铁戈;毛静;刘廷书;汪恺;阎少林;;约瑟夫森结的混沌行为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英文)[J];低温与超导;2009年04期 |
14 |
李亮;;一种混沌同步保密通信方案[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年03期 |
15 |
胡雪;;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
16 |
王福来;;一种基于误差快速扩散元胞自动机的加密技术[J];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
17 |
王晓鸣;神经网络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1994年01期 |
18 |
薛佩军;MC公钥签名体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9 |
曾志峰,冯运波,杨义先;虚拟专用网的研究与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20 |
刘长军,黄卡玛,胡仲霞,陈倩,郭忠海,王文轲;EMR对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干扰的初步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