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射流致动器的设计研究
【摘要】:合成射流技术是国外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概念的流动控制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合成射流致动器,它具有不需要气源和外界质量注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和集成等优点。致动器的设计研究直接关系到合成射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分离控制、边界层控制、增强混合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了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合成射流致动器设计和出口流动特性,进行了翼型流动控制的实验。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二维合成射流的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设计了合成射流致动器和其控制电路;(3)对合成射流致动器的外部流场进行了速度测量;(4)进行了合成射流用于YLSG107翼型流动控制的实验尝试。
采用二维非定常不可压N-S方程对合成射流的外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再现了涡对的生成、迁移和扩散过程以及射流对周围流体存在的卷吸作用。计算了以不同出口速度边界条件及驱动频率的情形,得到了重要的外部流场信息。
实验中设计的电磁式致动器,采用传统的精密技术进行加工,并且通过自行制作的功率放大电路提高了致动器的驱动能量。利用TSI-IFA300热线风速仪系统对致动器喷口外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了在三角波、正弦波和方波三种驱动波形和不同驱动频率下射流场的横向速度和中心线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方波产生的合成射流最强,三角波产生的最弱。在喷口不远处,充分发展的二维射流已经形成。该致动器存在两个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工作,方波分别出现了4.70m/s和4.22m/s的峰值。最后对合成射流用于翼型流动控制进行了实验尝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合成射流致动器对翼型的失速特性有一定的改善,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和总结。
|
|
|
|
1 |
赖文学;电致伸缩陶瓷致动器及其应用[J];压电与声光;1987年05期 |
2 |
王志宏,王三红,张良莹,姚熹;分割电极片状压电致动器——(一)端部位移和电场诱导应力的理论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5期 |
3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93年04期 |
4 |
;压电及其它功能器件[J];压电与声光;1994年02期 |
5 |
杨生元,黄文浩;关于压电致动器的动力学和致动作用力[J];压电与声光;1997年06期 |
6 |
齐涤非;行走驱动式超高精度位置控制器的研究[J];光机电信息;1999年03期 |
7 |
王志宏,王三红,张良莹,姚熹;分割电极片状压电致动器——(二)位移特性及狭缝宽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6期 |
8 |
李晏,邱海;一种大功率压电陶瓷致动器的驱动电路[J];机电一体化;2001年05期 |
9 |
张学成;压电致动器双向电源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1期 |
10 |
杨妹清;步行和飞行式微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6年03期 |
11 |
司洪伟,李东旭;智能结构中致动器数目与位置的优化[J];宇航学报;2003年06期 |
12 |
David.J.Bak,王德芳;利用压电运动的精密定位致动器[J];压电与声光;1980年06期 |
13 |
王三红,王志宏,姚熹;高密度硬磁盘用压电复合磁头悬浮臂[J];压电与声光;2000年06期 |
14 |
马治国,闻邦椿,颜云辉;智能结构中压电元件的最佳厚度[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5 |
大舟;自适应科学——从多功能材料到革新产品[J];光机电信息;1996年08期 |
16 |
庞骐;下一代自动调谐光学台[J];光机电信息;2005年11期 |
17 |
张有;强激光发射精密瞄准系统的设计[J];激光与红外;1993年01期 |
18 |
大舟;用于致动器的磁膜[J];光机电信息;1997年10期 |
19 |
大舟;非晶型金属在微技术中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1995年08期 |
20 |
;4单晶、薄膜及其它功能材料[J];压电与声光;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