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盘应力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传统的应力寿命法利用“点准则”,即直接采用危险点的最大应力或者应力幅结合确定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下的应力寿命曲线来估算结构的疲劳寿命。但是带应力集中的缺口棒的应力寿命曲线所反映的是缺口棒危险截面平均应力和寿命之间的关系,这在本质上与“点准则”不符;同时,对于非孔板或者非缺口棒的结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确定比较困难。所以传统的应力寿命法很难在航空发动机轮盘等复杂结构中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复杂结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方法,引入了应力修正系数的概念,改进了传统的应力寿命方法。通过应力修正系数对危险点最大应力进行修正,将应力集中和应力梯度效应引入到寿命的估算中,因而扩大了传统的应力寿命法可适用的寿命范围。为了便于进行可靠性分析,进而建立了基于本文改进应力寿命法的应力寿命概率模型。
利用改进的应力寿命法和应变寿命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风扇盘进行了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分析。建立了风扇盘危险点最大应力和应变幅的响应面函数,结合寿命概率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获得了轮盘疲劳寿命分布以及给定可靠度下的寿命,并分析了各随机变量对寿命分散性的影响。
将寿命估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应力寿命法和应变寿命法各自的特点、适用性、精确度和可操作性进行了讨论。
|
|
|
|
1 |
施光富;;M8612A花键磨床液压分度回路可靠性分析和改进[J];机床与液压;1982年02期 |
2 |
余志武;钢筋混凝土基础冲切强度的可靠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7年01期 |
3 |
程育仁;王家石;李鸿发;朱爱春;;热轧钢筋的疲劳行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4 |
瞿伟廉,李桂青;自立式高耸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的改进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88年05期 |
5 |
高月华,张家骝;装载机结构件疲劳寿命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机械;1990年07期 |
6 |
李俊杰;赵晓知;;一个可修多状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7 |
蔡兴国;柳焯;;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分析[J];黑龙江电力;1992年01期 |
8 |
孙柏泉;吴祖祺;;联合收割机行走半轴的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2年06期 |
9 |
邓正龙;;化工可靠性的单元功能系数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2年01期 |
10 |
柳京玉;黄正一;;江苏省电力系统1990—1991年大机组辅机可靠性分析[J];华东电力;1993年05期 |
11 |
阳林;俞新陆;;泵站系统可靠性的FTA分析[J];液压与气动;1993年05期 |
12 |
徐人平,颜勇,段小建,任德清;受拉螺栓的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J];强度与环境;1994年01期 |
13 |
侯希久;飞航导弹结构可靠性分析的一种工程方法[J];质量与可靠性;1994年04期 |
14 |
郁宗隽;185/70SR13轿车子午线轮胎可靠性分析[J];轮胎工业;1995年01期 |
15 |
徐人平,段小建,李淑兰;断裂韧性可靠性分析的相似计算法[J];强度与环境;1996年04期 |
16 |
刘伯权,赖明,白绍良;地震作用下剪切型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
17 |
苏俊华;桁架可靠性分析的分枝-界限分析法[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8 |
娄路亮,李付国,李庆华;压力机曲轴的可靠性分析[J];重型机械;1999年04期 |
19 |
阎宏生,胡云昌,李向京;结构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0年06期 |
20 |
王永川,蔡金燕,孟亚峰;可靠性分析技术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