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陀螺和加速度计温度特性模型研究及误差补偿技术
【摘要】:惯性器件(陀螺和加速度计)是整个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提高惯性器件的精度,是当前惯性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惯性器件的精度除了受到制造工艺、内部结构等本身的性能影响外,还与测试其精度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有关。影响惯性器件精度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基座运动(倾斜和振动),二是温度变化与电磁干扰。对于目前及未来的惯性器件,温度变化是限制其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惯性器件的精度,必须对惯性器件进行温度误差建模和补偿。
本文针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挠性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进行温度实验、建模及补偿。挠性陀螺和加速度计采用的是动力调谐陀螺和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本文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分析温度对动力调谐陀螺和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影响,并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实验。通过大量的温度环境实验来获取实验数据。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基础上,决定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拟合方法来研究温度对误差的影响关系,从而建立误差模型并实施补偿。通过外插实验和内插实验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工程使用价值。
|
|
|
|
1 |
金靖;张忠钢;王峥;宋凝芳;张春熹;;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温度误差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2期 |
2 |
葛文涛;陈明刚;林玉荣;邓正隆;;三轴激光陀螺温度误差动态建模及补偿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0期 |
3 |
唐笑慧;富立;范耀祖;;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惯性测量组合误差补偿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
4 |
马艳;吴雨擎;李聚波;张洛平;;齿轮成形磨削的分度补偿技术[J];现代零部件;2008年06期 |
5 |
张定华;杨彭基;杨海成;;雕塑曲面多轴加工的干涉处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6 |
刘欣;张元良;卫国强;;微型齿轮量仪及测量技术的研究[J];工具技术;1993年05期 |
7 |
倪军;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研究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1期 |
8 |
宋艳霞,陆伯印;三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J];计量技术;1997年12期 |
9 |
赵健,以光衢;动力调谐陀螺动态误差的两种补偿方案[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7年03期 |
10 |
钟旭,李飞燕;微机自适应控制提高丝杠螺纹加工精度[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8年03期 |
11 |
王清明,卢泽生,董申;车削端面在线平面度测量系统[J];机械工艺师;1999年02期 |
12 |
高栋,姚英学,袁哲俊;用于误差补偿的二维微量进给刀架[J];工具技术;2001年01期 |
13 |
常丹华;CCD传感器在热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1年02期 |
14 |
范晋伟,李宝忠,李峻勤,张小龙,王玲玉;加工中心的软件误差补偿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年08期 |
15 |
齐海群;神经网络及误差补偿在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6 |
王清明;零件圆柱面车削误差在线补偿技术[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7 |
刘焕牢,师汉民,李斌,周会成;数控机床平面误差场的接力测量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
18 |
李凤海;许化龙;郝炜亮;;激光陀螺组合的静态误差标定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A期 |
19 |
赵忠;何海涛;徐晓东;;基于系统芯片(SoC)的低成本电子罗盘的设计[J];测控技术;2006年09期 |
20 |
黄安贻;张旭梅;刘轶;;平台倾角虚拟测量技术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