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MS微致动器的碟翼流动控制研究
【摘要】:MEMS微致动器是MEMS功能实现的关键部分,是目前微机电系统研究的热点。将MEMS微致动器组合成阵列形式,以控制机翼的边界层流动是目前MEMS技术在航空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以用于控制碟翼边界层流动的电磁式微致动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空气动力学和边界层理论分析研究了碟翼的基本气动特性,确定碟翼边界层分离位置,制定出合适的微致动器致动方案。提出一种采用悬臂梁结构的电磁式微致动器,对致动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加工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有:
1.研究低雷诺数下碟翼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分析翼形各参数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确定碟翼边界层分离位置。
2.提出了采用悬臂梁结构的电磁式微致动器,对电磁式微致动器的主要结构(悬臂梁、平面线圈和磁体镀层)进行了设计。
3.建立了平面线圈磁场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电磁式微致动器悬臂梁的变形与致动器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参数匹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悬臂梁的变形进行模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4.结合MEMS的表面加工和体加工等工艺方法,设计了微致动器中悬臂梁和平面线圈结构的工艺流程。
5.提出微致动器扰动方案,详细讨论了微致动器阵列通过与前缘边界层的耦合产生碟翼翻滚、俯仰和偏航等力矩的机理。针对采用致动器扰动方案的碟翼进行数值仿真,证明了利用电磁式微致动器对碟翼的边界层控制是有效可行的。
|
|
|
|
1 |
谌贵辉,张万里,彭斌,蒋洪川;MEMS微致动器的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9期 |
2 |
荆阳,雒建斌,杨文言;压电陶瓷微致动器的制作及驱动行为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1期 |
3 |
王彤宇,潘毓学,吴一辉,贾宏光;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微致动器力矩测试技术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2年02期 |
4 |
荆阳,雒建斌,路新春,张力;PMN-PZT多层厚膜微致动器的制作与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5 |
荆阳,雒建斌,易晓星,黄朋生;压电薄膜微致动器的制作和有限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6 |
余佩琼,梅德庆,陈子辰;基于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致动器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3期 |
7 |
邓进军,马炳和,苑伟政,朱延波;用于三角翼气动控制的MEMS微致动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8 |
孙乐,刘信恩,郑晓静;薄膜—基体型磁致伸缩微致动器的数值模拟[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
9 |
江小宁;周兆英;李勇;叶雄英;;微致动技术[J];中国仪器仪表;1993年05期 |
10 |
傅龙珠,狄瑞坤,项国锋;稀土超磁致微致动器驱动电源实验研究[J];机电工程;2002年06期 |
11 |
荆阳,雒建斌,张学恒,张力;硬盘用压电厚膜微致动器的制作及有限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
12 |
卢全国;;微致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3 |
孙伟杰;林建中;徐小波;;一种压电薄膜微致动器的致动原理分析及有限元模拟[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4期 |
14 |
苏永清;岳继光;;基于磁流变液的微致动器模型分析与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6期 |
15 |
彭斌,蒋洪川,张文旭,张万里,杨仕清;厚膜永磁阵列微致动器的磁路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尹燕军;;双热臂电热微致动器的温度场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
17 |
刘浏;;基于体外超声波供能的体内微致动器与微电源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2期 |
18 |
余佩琼,刚宪约;稀土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设计与实验[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曹志彤,蔡炯炯,陈宏平,何国光;超磁致微致动器能量耦合转换有限元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7期 |
20 |
刘佳;苑伟政;邓进军;姚占朝;;MEMS微致动器对碟翼飞行器流动控制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