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臭氧化TNT的非均相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制与功效
【摘要】:非均相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目前环境处理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研究与实践发现,催化剂的功效不仅依赖于催化剂自身的特性,还受待处理目标污染物的制约。我国兵器工业每年都排出大量TNT废水,并通过多种途径危害人类及生物,然而常规水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其彻底治理,急需研发高效低耗的治理技术。臭催化氧化技术是处理此类废水的另一选择,但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与研制出适宜的催化剂。
以TNT彻底降解为目的,用TNT去除率、臭氧分解率及TNT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变化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并筛选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及催化剂载体,考察了催化剂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备出了非均相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的作用功效,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碱沉淀法制备的铁、锌、铜等金属水合氧化物及其复合物都具有一定的催化臭氧化能力,其中以水合氧化铁催化功效最为显著,故选定其为活性组分,经表征其主要晶形为α-FeOOH,制备较佳工艺条件:温度120℃、粒径0.074-0.125 μm。载体γ-Al_2O_3、粒状活性碳(GAC)、粉末活性碳(PAC)、5A分子筛均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催化能力,尤其经H_2O_2改性的PAC催化功效显著,故选定改性的PAC为催化剂载体。制备工艺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沉淀吸附法制备非均相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能力最优,较为适合浸渍液浓度为1%,吸附浸渍次数为3次,制备催化剂的水合氧化铁的负载量约为50mg/g,非均相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催化臭氧TNT的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为0.9g,臭氧的投加量为0.08 m~3/h,初始pH为中性,且催化剂寿命长、铁流失量较小,适合于实际TNT废水的处理。非均相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通过提高臭氧的分解率,促进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强化臭氧氧化功效。
|
|
|
|
1 |
李来胜,祝万鹏,李中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氯乙酸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
2 |
童少平,冷文华,张鉴清,曹楚南,钱照明;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6期 |
3 |
童少平,杜桂荣,张鉴清;液相中MnO_2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J];环境化学;2003年05期 |
4 |
童少平,刘维屏,杜桂荣,张鉴清;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5 |
张彭义,余刚,蒋展鹏,祝万鹏;Ni/Fe/Cu氧化物的催化臭氧化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
6 |
杜桂荣,孙占学,童少平,黄克玲;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及影响因素[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7 |
陈琳,刘国光,吕文英;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S1期 |
8 |
王春平,马子川;催化臭氧化降解土霉素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9 |
赵翔,曲久辉,李海燕,许兆义;催化臭氧化饮用水中甲草胺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
10 |
范红娟;黄肖容;隋贤栋;;催化臭氧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2期 |
11 |
赵波,尹琳,卢保奇,李真,邹婷婷,郑意春;Cu-丝光沸石/臭氧催化—坡缕石联用工艺降解染料污水的初步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5期 |
12 |
郭晗;鲍治宇;;催化臭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建材;2006年09期 |
13 |
刘海龙;焦茹媛;赵霞;王瑞军;;活性炭催化臭氧化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
14 |
夏琳琳;刘丹;;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QSAR初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
15 |
张彭义,祝万鹏,许强;镍铜氧化物对吐氏酸废水臭氧氧化的催化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
16 |
杨忆新;马军;秦庆东;赵雷;王胜军;张静;;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
17 |
刘正乾;马军;赵雷;;石墨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活性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18 |
王胜军;马军;杨忆新;张静;秦庆东;梁涛;;纳米TiO_2催化臭氧化对松花江水中氨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年11期 |
19 |
杨占文;刘波;;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7年11期 |
20 |
曲险峰,郑经堂,于维钊,赵玉翠;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