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载荷下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应用超声疲劳试验技术研究高速运转结构件材料10~7周次以上的超高周疲劳行为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部件材料球墨铸铁GS51、D38MSV5S合金结构钢、铸铝2-AS5U3G-Y35以及新一代高温材料TiAl基合金所面临的高频、低幅超高周疲劳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着重从试验设计、疲劳机理分析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探索材料的超高周疲劳行为,揭示其超高周疲劳损伤机理。
在扭转、弯曲疲劳振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扭转超声疲劳实验系统及三点弯曲超声疲劳实验系统。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此外,针对现有超声疲劳试样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超声疲劳试样几何形状优化的设计方法。
为了考察试验频率、应力比对材料疲劳行为的影响以及材料的超高周疲劳行为,试验研究了球墨铸铁GS51、D38MSV5S钢以及铸铝2-AS5U3G-Y35的超声疲劳和常规疲劳行为,试验分别在应力比R=0.1和R=-1的条件下进行。结果发现:在不同应力比条件下,所有试验材料没有呈现明显的频率效应。疲劳循环数大于10~7周时,各种材料的试样都会发生疲劳破坏,不存在疲劳极限。低周疲劳(<10~6周)循环条件下,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高周循环条件下,对于D38MSV5S钢及铸铝2-AS5U3G-Y35,疲劳裂纹常萌生于试样内部或次表层,然而,对于球墨铸铁GS51,试样表面球墨及内部缩孔等缺陷都会引起试样发生超高周疲劳破坏。应力比影响合金的超高周疲劳行为,应力幅对D38MSV5S钢的疲劳性能影响较明显。
D38MSV5S钢以及铸铝2-AS5U3G-Y35的超声扭转疲劳试验结果显示,S-N曲线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疲劳循环数大于10~9周时,仍有试样发生疲劳破坏,不存在疲劳极限。疲劳裂纹总是从承受最大应力的试样表面萌生。
应用三点弯曲超声疲劳试验系统,分别在应力比R=0.1,R=0.5 R=0.7及条件下,进行TiAl基合金三点弯曲超声疲劳试验,结果发现:
(1) 应力比R=0.7时,在疲劳循环数大于10~7周时,S-N曲线呈现水平,而当R=0.1及R=0.5时,S-N曲线在10~5-10~(10)周之间连续下降,不存在疲劳极限。应力比影响TiAl基合金的超高周疲劳行为。
(2) TiAl基合金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疲劳裂纹萌生阶段决定,疲劳源主要发生在承受最大应力的试样表面,在超高周循环下,疲劳裂纹也会从试样次表面下的疏松、层片域团界面的γ晶
|
|
|
|
1 |
王洪山;关于K_(IC)试样尺寸要求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2 |
张永信,陈福泰,吕晓春;试样尺寸对动态断裂韧度K_(ld)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11期 |
3 |
周承元;土工布和土工合成材料的一致性和应用试验(一)[J];产业用纺织品;1990年04期 |
4 |
邱晓刚,杨勇;冲击试样尺寸与韧-脆转变过程的试验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年12期 |
5 |
邱晓刚,张晓华,唐静,唐泽;影响冷轧薄板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的试验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7期 |
6 |
梁波;张宏;周玲;江韶军;;试验速率及试样尺寸对铝合金7050T74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
7 |
张亚军;王嘉敏;张欣耀;梁健;查小琴;;超高强结构钢AF1410的断裂韧度试验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5期 |
8 |
吉静;吴益文;徐凌云;王涛;胥成民;;金属管环扩张率的修正[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年04期 |
9 |
曹声驹;;不同尺寸试样冲击功等效比值的研究[J];热处理;2010年03期 |
10 |
张立玲;高峰;张庆;马丽霞;;拼焊板焊缝力学性能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8期 |
11 |
熊红林;;热处理制度和试验方法对LY12MCZ屈服强度的影响[J];铝加工;2009年03期 |
12 |
许德隆;;抗拉试棒形状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改进[J];现代铸铁;2011年02期 |
13 |
李丽华,何秉美,张石玉;塑料小试样弯曲测试技术的研究[J];塑料工业;1986年06期 |
14 |
全革军;;变形速度/试样尺寸对断后伸长率的影响[J];物理测试;1990年03期 |
15 |
桂明玺;试样尺寸对高铝质浇注料干燥性状的影响[J];国外耐火材料;2005年02期 |
16 |
成月珍
,蔡培英
,沈德瑶
,杨菊玲;炉温波动、试验中停、试样尺寸大小对持久数据的影响[J];上海钢研;1986年03期 |
17 |
李瑞峰,于治水,祁凯,梁超,吴铭方;试样尺寸对Al_2O_3陶瓷/Nb钎焊接头应力场分布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3期 |
18 |
;玻璃钢产品树脂含量测定方法[J];纤维复合材料;1980年01期 |
19 |
胡庆明;;钢在水中的疲劳极限随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加的几次试验[J];机械强度;1985年04期 |
20 |
李荫松;刘静;康振海;;多次冲击弯曲光滑试样断裂部位的讨论[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