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与分析

高建力  
【摘要】:高超声速技术是21世纪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关注的战略发展方向。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作为高超声速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总体性能,必须对其进行外形设计和气动布局等方面的优化,参数化模型则是以上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先建立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类乘波体飞行器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再以此参数化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高超声速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工程算法。主要内容有: 1) 为了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概念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及优化设计的需求,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部件分解法,通过坐标旋转、坐标变换建立起类乘波体飞行器完整的参数化几何模型。 2) 应用面元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对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无粘气动力特性进行计算,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飞行器的摩擦阻力,并考虑了飞行器各部件间的气动干扰。 3) 在充分考虑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热环境的基础上,应用热流量平衡方程,建立了飞行器面中心线上的温度分布工程算法。主要采用参考温度法和经验公式法,并考虑了边界层转捩,对飞行器迎风面中心线上的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 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并与CFD计算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工程算法精度上满足工程要求,快捷有效,可以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概念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及优化设计的计算工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友娣;董葳;陈勇;;高超声速飞行器瞬态表面热流和温度的工程计算[J];能源技术;2007年06期
2 蒋友娣;董葳;陈勇;;高超声速钝头体变熵流表面热流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9期
3 张华军;郭荣伟;李博;;TBCC进气道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4 杨亚政;杨嘉陵;方岱宁;;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进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年01期
5 马继魁;吴颂平;王超;;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热流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6 姜宗林;;建设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我国高超声速科技发展[J];力学进展;2011年03期
7 谭慧俊;陈智;李光胜;;基于激波形状控制的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概念及初步验证[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11期
8 梁冰;谭峰;段广仁;;高超声速跳跃式飞行器的鲁棒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9 姜志杰;张擘毅;何浩;刘伟强;;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的热环境和结构热分析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10 韩杰才;梁军;王超;栾旭;;高超声速飞行器两类典型防热材料的性能表征与评价[J];力学进展;2009年06期
11 蒋持平;柴慧;严鹏;;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隔热与热力耦合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12 彭志琦;张均锋;牛斌;穆丹;;曲率半径对前缘气动热与结构响应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11年02期
13 彭钧;陆志良;李文正;;乘波体气动性能综合优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4 张红英;程克明;伍贻兆;;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的数值模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5 范晓樯;李桦;李晓宇;丁国昊;;高超声速二维进气道参数化设计方法初探[J];航空动力学报;2007年01期
16 许少华;陈小庆;侯中喜;夏智勋;何烈唐;;高超声速乘波构型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3期
17 高道祥;孙增圻;罗熊;杜天容;;基于Backstepping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模糊自适应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5期
18 韩东;方磊;;基于欧拉方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壁面流线生成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12期
19 逯雪铃;叶正寅;;乘波体构形的一种热防护方案[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3期
20 孙勇;段广仁;张卯瑞;张泽;;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改进气动系数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恺;高效伟;;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算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友达;王振亚;卢笙;张涵信;张来平;;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外形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杨红亮;史增民;袁军娅;;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预测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5 唐志共;;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对地面试验的要求和现状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郭正;刘君;王巍;;空中发射高超声速飞行器投放过程数值模拟[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俊春;胡军;吕孝乐;;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滑模跟踪控制设计[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龙霞;贾启芬;刘习军;;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贮箱类液固耦合初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胡磊;吴森堂;;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飞;程晓丽;沈清;;DSMC方法在高超声速平板的近空间气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车竞;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布局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刘燕斌;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其先进飞行控制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蒋玲梅;被动微波雪水当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亮;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颜力;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张红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解文军;声悬浮优化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况润元;长江口水色遥感参数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丁律辉;汽车桥壳参数化设计与性能仿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乐栋;液压压控式减振器数学建模及试验测试系统开发[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会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特性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冠辉;骨组织力学特性和重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王丽;TI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分析及修形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7 远国勤;IRB2400/10型机器人末端夹持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柱;考虑垫片非线性特征法兰接头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晓伟;计算机辅助生物瓣膜参数化造型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严若鹤;基于三维网格模型的参数化人脸表情模拟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3 ;21世纪的航空前沿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2年
4 赵彦;研究高超声速技术[N];中国航天报;2002年
5 胡滨;临近空间: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话题[N];解放军报;2008年
6 所长 王晓东 党委书记 杨旭;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追求卓越 以质取胜 不断创新 持续发展[N];中国航天报;2009年
7 商艳凯 记者 初霞;哈工大两团队跻身国家级[N];哈尔滨日报;2008年
8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9 张晋平;X-43A高超声速验证机预备2月进行飞行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4年
10 张晋平;美国X-43A验证机试飞成功[N];中国航空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