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超声换能器及其发射、接收装置的研究
【摘要】:由于空气超声可大大增加试件的检测范围并提高换能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可对高温构件进行实时检测,因此,相关的研究已引起焊接领域的重视。
论文对空气超声设备及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并调试了超声波脉冲发射及接收装置。超声脉冲发射电路采用了IGBT作为开关元件,提高了脉冲宽度的控制精度,并利用宽频带放大器对超声信号进行无失真的放大。论文着重对空气超声脉冲发射装置的主电路进行了工作过程分析,建立了主电路的等效电路,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等效电路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实测分析,找出了电路的较为复杂的运行规律以及力端参数(如动态电容、动态电感)对电路波形的影响,并优化了主电路的主要元器件参数(如谐振电感L_0、静态电容C_0、充电电容C_2等),得到空气超声脉冲主电路的主要推荐参数值,较好地实现了空气超声脉冲发射电路的电学匹配。
超声换能器的结构设计是实现空气超声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超声换能器声阻抗匹配,提高超声波的透射率,论文对普通的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结构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空气超声换能器作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空气超声换能器的超声脉冲波形的正向幅值电压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对空气超声波形(加匹配层)进行频谱分析后发现用脉冲波形的最高谱线及次高潜线对应的频率计算匹配层厚度,可得到较好的匹配结果,但是空气超声波形的最高谱线均移向高频段,这可能是造成脉冲空气超声换能器可检测的范围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实现空气超声无损检测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及理论价值。
|
|
|
|
1 |
杜功焕;高斯型超声换能器及其线性与非线性声场[J];应用声学;1988年03期 |
2 |
谢文运,佃岳武,欧阳波,詹国良,张顺富;一种测量超声换能器导纳特性的新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2期 |
3 |
王鑫;杨胡江;赵晓红;肖井华;;超声换能器方波畸变现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5期 |
4 |
孙福成;朱章玉;王颖;刘泰福;;肿瘤加热治疗超声换能器及其附加装置[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4年01期 |
5 |
D.Leonard,L-A Xu,张传忠;检测两种成份流量的脉冲超声换能器系统[J];压电与声光;1986年03期 |
6 |
朱昌平,陈兆华,冯若,黄金兰,魏立升,李良学;超声换能器的宽带阻抗匹配器研究[J];声学技术;1994年04期 |
7 |
方由艳;林书玉;;L型匹配网络对超声换能器振动性能的影响[J];声学技术;2010年01期 |
8 |
赵小立;周光平;程存弟;;有载超声换能器的Mbius变换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9 |
余厚全,屈万里,雷芙蓉,魏宗州;测井超声换能器传输特性的标准化处理[J];测井技术;1996年05期 |
10 |
马庆云,杨辉;激励脉冲宽度对超声发射能量的影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0年05期 |
11 |
李衍;;超声换能器特性回望[J];无损探伤;2006年02期 |
12 |
管彦滨;贺西平;樊安仓;贺龙;;20kHz大距离超声测距仪硬件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3 |
温建强;刘美丽;;PZT厚膜及高频超声换能器的研究[J];应用声学;2010年01期 |
14 |
李贵花;张向慧;傅水根;左晶;高炬;;基于四端网络法的指数形超声换能器性能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年03期 |
15 |
吴本玉;莫喜平;;有限元简化模型应用于超声换能器模拟分析[J];声学技术;2010年04期 |
16 |
俞宏沛;超声换能器,变幅杆及其组合的一种计算方法[J];应用声学;1988年04期 |
17 |
林书玉;指数型纵-扭复合模式超声换能器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1996年01期 |
18 |
郭建中,林书玉,高伟;超声换能器电感电容匹配电路的改进[J];压电与声光;2005年03期 |
19 |
杜宏伟,彭虎,韩雪梅,冯焕清;基于Fourier-Bessel分解的环型超声换能器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20 |
张志甜;张超;王文炎;冯冠平;;考虑电极层影响的KLM模型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