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摘要】:进行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是解决评价和预测
大坝、坝基、坝肩稳定性,库岸边坡稳定性等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岩体力学、
渗流力学和结构力学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大坝与周围地质体
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以大坝及其周围有限的地质体为研究对象,以大坝及
岩体的结构类型为基础,进行裂隙渗流力学基础研究,分析大坝─地质体系统
的渗流问题,同时考虑渗流对介质作用的渗透静水压力和渗透动水压力(渗流
体积力或裂隙壁切向拖曳力),建立大坝─地质体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或温度
场)耦合分析的多重裂隙网络非线性数学模型,开发求解此耦合分析模型的三
维有限元程序与软件,并进行小湾水电站坝区和龙滩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应
力场耦合分析,以及龙滩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本文在大坝
─地质体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多重裂隙网络模型、渗透动水压力引
起的裂隙壁切向拖曳力、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大坝─地
质体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或温度场)耦合分析的数值方法与软件等方面作了
创新性的研究。实际工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耦合作用时,由于裂隙(层面)
隙宽的减小而使总渗流量减小,使渗流场水头分布发生变化;也使岩体(坝体)
各应力分量的最大值增加10%~20%左右;当水力坡度较大时,裂隙壁切向拖
曳力使剪应力明显增加;和耦合分析相比较,不考虑耦合作用得出的应力结果
偏于不安全。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大,渗流场对温度场的影响更加明显,而温度
场对渗流场的影响减弱;渗流由低温向高温流动时,使温度场温度普遍降低,
但使渗流场水头普遍升高。
|
|
|
|
1 |
方彦军,杨磊,程瑛;水电站大坝计算机安全监测软件系统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1994年04期 |
2 |
沈崇刚;中国大坝委员会提出1997年第19届大坝会议讨论题[J];水力发电;1995年04期 |
3 |
沈崇刚;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3届年会通过2000年第20届大坝会议在中国召开[J];水力发电;1995年09期 |
4 |
薛守臣;宽河水电站大坝坝头灌浆安全施工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1995年02期 |
5 |
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测及其特征浅析[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7年04期 |
6 |
宋恩来,路振刚,金灿镐;云峰大坝变形增大原因分析[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7年06期 |
7 |
潘家铮;中国人民不允许江河自由奔流[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3期 |
8 |
陈昌林,王凤玉;丰满大坝的全面修复与加固[J];水力发电;1999年08期 |
9 |
田口胜也,李蓉;大坝的环境设计[J];水利水电快报;2000年22期 |
10 |
马小俊,刘思归;巴西出售16座大坝的特许权[J];水利水电快报;2001年06期 |
11 |
S.S.比哈拉
,刘砺;印度大坝开发的移民、灌溉与水价问题[J];水利水电快报;2001年18期 |
12 |
赵惠君,张乐;关注大坝对流域环境的影响[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3 |
李仲生;提高亚洲大坝安全性的成本效益法措施[J];大坝与安全;2002年05期 |
14 |
肖学斌;;斯内克河流讨论的继续[J];水利电力科技;2002年01期 |
15 |
陈红,顾冲时,吴中如;古田溪二级大坝水平位移一级监控指标研究[J];红水河;2003年02期 |
16 |
韦勇生;吕兵;孔建华;黄如宁;;OVM压力分散型锚索在大坝坝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OVM通讯;2003年02期 |
17 |
贾文;册田水库大坝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J];山西水利;2004年03期 |
18 |
龙智飞,王仁钟,李雷;大坝工程地质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19 |
邢朝阳;;佛子岭大坝灌浆效果声波检测与评价[J];治淮;2005年12期 |
20 |
刘兰霞;曹雪松;;新立城水库大坝渗流安全分析[J];吉林水利;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