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自适应控制与BSS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对偶自适应控制和盲源信号分离两大问题。
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必须采用随机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求控制信号平缓变化,同时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学习又要求维持一定幅值和频谱的输入信号以起到充分激励的作用。对偶自适应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因此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本文分别针对单输入单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随机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系统的新息对原不可解的动态规划问题进行重构,将系统参数随机变化的最小方差控制问题转化成为多个基于新息的单步控制问题。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未知的系统参数进行估计,最终实现随机系统的对偶自适应控制。仿真表明这种对偶自适应控制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控制目标和对未知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学习。
盲源信号分离(BSS)是近年来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语音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识别、通讯和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BSS问题是从某类混
合信号序列中分离或估计各个未知源信号的过程,其中假设源信号是相互统计
独立的。由于关于混合信号的信息完全未知,因此将该过程称为盲源信号分离。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基于信息论原理的最大嫡、最小互信息量来解决BSS问
题。本文不仅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还结合自适应、神经网络等控制方法
对BSS的学习收敛问题以及多源信号分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用对偶自
适应控制的基本思想重新构造BSS问题进行求解的研究方法,并且通过语音信
号分离实验对本文所研究的各种RSS算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
|
|
|
1 |
欧阳玲,陈佳实,李彦平;液压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机械设计与研究;1986年06期 |
2 |
吴士昌;初振友;;高阶对象自适应跟随低阶模型的一种设计法[J];燕山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3 |
陈宗基;自适应控制的非自治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9年04期 |
4 |
周洪,路甬祥;采用自适应控制的电-气比例/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J];信息与控制;1989年05期 |
5 |
龙绪明;智能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9年06期 |
6 |
初振友;吴士昌;;滞后对象的连续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燕山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7 |
周德云;陈新海;佟明安;;一种新的鲁棒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J];控制与决策;1992年06期 |
8 |
彭小奇;周孑民;梅炽;姚汝信;唐英;;炼镍用矿热电炉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辅助模糊自适应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
9 |
于健;谢宗安;;一种模型参考时滞跟踪自适应控制新方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0 |
王丽艳,金志立,曹泛;模糊调节策略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1995年01期 |
11 |
刘丁,田健;控制中的神经网络[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2 |
樊丁,李润之;多约束自适应控制在航空发动机自动试车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4期 |
13 |
陶永华,张捍东;自动化技术专题讲座(Ⅲ)──自适应控制技术与应用[J];基础自动化;1997年02期 |
14 |
王佳,吴晓蓓,徐志良;一类复杂系统的分布式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5 |
李捷,王伟智,朱敏琛;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J];兵工自动化;2005年03期 |
16 |
闫育周,赵永强,王纪森;基于动态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J];计算机仿真;2005年07期 |
17 |
鄢春艳;邓学雄;李伟光;赖兴余;;加工过程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8 |
丛明;黄苏南;;Duffing系统的同步化控制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7年04期 |
19 |
刘正华;王青伟;尔联洁;;基于Backstepping的飞行仿真转台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9期 |
20 |
胡显辉;冯旭;李明;;基于DSP图像处理技术的孤立交叉口自适应控制[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