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表面缺陷智能化辨识方法的研究
【摘要】:
带钢的质量检查,既包括内部质量检查,也包括表面质量检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良好的表面质量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而且是赢得市场的前提条件。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作为表面质量的监测设备,在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理论的深化及实用化,使带钢表面检测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度、高速在线检测的方向发展。
本论文采用图像处理、图像分析、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智能化的识别带钢表面的缺陷,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常用算法的特点,确定适合带钢表面缺陷的图像处理方法。
2.深入研究缺陷图像的特征参数提取技术。本文利用数学结构形态学的方法对缺陷图像的整体特征参数进行了提取,并提出了一种快速多边形逼近算法—最小周长法;通过对缺陷整体特征参数的分析,找到了不同缺陷的特征参数阈值。
3.研究神经网络分类技术,设计了一种既能识别已知缺陷,又能识别未知缺陷的ART神经网络。
4.采用Visual C++编制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特征提取和ART神经网络算法程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缺陷识别中,采用图像处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它
拥有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检定精度,效率都较高。系统中采用了神经网络来
识别缺陷的种类,能够智能化的识别样本中不存在的样本缺陷,在以后的生产实践
中,这种方法必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
|
|
1 |
程万胜;冷显国;赵杰;李长乐;;一种带钢表面缺陷实时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6年03期 |
2 |
胡亮,段发阶,丁克勤,雷永强,叶声华;带钢表面缺陷计算机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J];无损检测;2003年06期 |
3 |
罗志勇,王斌,刘栋玉,吕新民,江涛;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发展[J];钢铁;1996年S1期 |
4 |
魏立群;SIPAR带钢表面缺陷高速检测系统[J];上海金属;1997年04期 |
5 |
吴艳萍;颜云辉;王永慧;张尧;;模糊互补矩阵法在带钢表面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钢铁研究学报;2008年08期 |
6 |
李伟波;带钢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控制办法[J];新疆钢铁;2001年04期 |
7 |
乐可襄,许俊贻,程维玮,高甲生,黄贞益;65Mn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3年01期 |
8 |
关海玲;李俊;李大永;彭颖红;;彩色显象管用超低碳荫罩带钢的发展[J];钢铁研究学报;2007年05期 |
9 |
苏清旭;热带表面缺陷与轧辊表面状态的关系[J];轧钢;2000年01期 |
10 |
康杰;新日铁注重提高双辊式带钢连铸质量[J];山东冶金;2002年06期 |
11 |
樊经恕;《带钢卷取设备》[J];冶金设备;1984年04期 |
12 |
蜀达;Burns Harbor 80英寸热轧机带钢板形在线测量[J];冶金自动化;1990年03期 |
13 |
韩小良,鲍戟;带钢连续退火炉加热室传热计算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4 |
艾持平;现代化美钢联法连续热镀锌生产工艺[J];南方钢铁;1995年05期 |
15 |
文勇;新型推拉式酸洗线─—车间设计和操作经验[J];武钢技术;1995年10期 |
16 |
魏立群;荷兰Hoogovens厂的在线热轧带钢检测系统[J];上海金属;1996年03期 |
17 |
马庆丰;带钢热连轧机的改造[J];冶金信息导刊;1997年05期 |
18 |
乔军;冷轧带钢的板形控制[J];中国冶金;1997年03期 |
19 |
马国和;现代热镀锌连续退火炉炉型选择及其特点分析[J];工业炉;1998年01期 |
20 |
AntonJ.Hulek,OttoHarer,谢娟;带钢和方坯高速近终形连铸新技术[J];武钢技术;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