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联机床运动学标定及其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
【摘要】:并联机构在原理上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刚度的优点,对数控机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并联机床,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数控机床。但目前的并联机床都还远没有达到理论上应有的性能,因此如何提高兼具串、并联特点的混联机床的性能对推动其向实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6PM2六轴混联数控镗铣床的研究与开发,对其核心部件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分析、奇异位形、运动学标定及混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
1.对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对动平台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运动学仿真,为后续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了一种3-RPS并联机构被动关节角的求解方法,用该算法求解了被动关节安装角,并给出了安装角的确定及设计原则,为解决3-RPS并联机构回转运动范围小的问题,提供了设计指导依据。
2.提出用螺旋理论的方法来构造包括结构奇异和约束奇异信息的雅可比矩阵,同时也给出了用导出法创建的速度雅可比矩阵,应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实际的6PM2混联机床的奇异位形进行了分析。为3-RPS并联机构在工程应用中避开奇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目里互里口里巨里组里纽里里里组里
异位形问题提供了依据。
3.采用间接测量法,然后通过逐次逼近标定法,完成6PMZ混联机床中的并联机构
的实验标定。利用PMAC内置的位置触发锁存功能确定并联杆长的初始值,根
据被标定对象的实际特点,对测量数据进行合理处理,通过矩阵重构的方法来
解决测量噪声的干扰项,消除了非结构参数因素对标定带来的不良影响。并通
过对标定前后的实验数据比较,证明标定后的6PMZ的运动精度得到提高,为解
决并联机构实际运动精度达不到理论上应有的精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4.针对并联机构回转时,空间位置变化的特点,开发和研制了新型回转运动精度
检测装置,为直接测量并联机构的动平台位姿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
5.给出了混联机床相应的运动控制算法,编制了控制系统软件。该软件将并联机
构的实轴运动隐藏起来,界面上以虚轴运动出现,符合传统数控机床习惯,使
用方便。
6.上述研究成果己成功地应用于本研究所开发的串并联组成的六自由度混联切
削机床6PMZ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联机床,运动学标定,开放式数控系统,螺旋理论,奇异位形,被动关
p
论文的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多功能切削机器人》(项目编号:
99BK45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式数控机床总体方案创成与被动关节结
合部研究》(项目编号:50075069)的资助。
|
|
|
|
1 |
王冰,高峰,运红丽,彭斌彬,岳义;一种新型五自由度混联机床的运动及仿真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5期 |
2 |
;重型混联机床研制成功[J];青海石油;2008年03期 |
3 |
刘光淼;王振宇;;XNZ2430型重型龙门混联机床获2007工博会金奖[J];机械制造;2008年02期 |
4 |
孟祥志,王艳,蔡光起;立卧转换式混联机床及其平行机构的运动学分析[J];机械设计;2005年01期 |
5 |
;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关键技术及研制[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年07期 |
6 |
;新型五轴混联机床[J];机械;2009年03期 |
7 |
唐晓强,汪劲松,段广洪,张华;兼顾速度特性的三自由度混联机床尺度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8 |
张华,李育文,王立平,唐晓强;龙门式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9 |
;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研制成功[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8年10期 |
10 |
王瑞;刘文涛;纪校娟;;一种新型串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2009年05期 |
11 |
;光机电[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8年05期 |
12 |
;齐二机床研制成功新型五轴混联机床[J];中国设备工程;2009年04期 |
13 |
李兴山;蔡光起;;基于Workbench的混联机床静刚度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年04期 |
14 |
王瑞;王知行;钟诗胜;;七轴混联机床机构干涉校验算法及工作空间快速校验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15 |
李兴山;蔡光起;;基于Nastran的混联机床动力学研究及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8期 |
16 |
刘悦;王立平;;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实验测量[J];机械强度;2009年06期 |
17 |
石宏,赵亮,蔡光起;基于3-TPS混联机床的后置处理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
18 |
王小兵,范守文;一种新型混联机床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9期 |
19 |
蔡光起,石宏,李康举;3-TPS混联机床结构分析与运动描述[J];机械制造;2005年08期 |
20 |
刘悦;汪劲松;王立平;;基于单元刚度矩阵的混联机床静刚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24期 |
|
|
|
|
|
1 |
孙宏昌;戴怡;;混联机床与开放式运动控制[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