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振林,高峰;新型6-SPS并联机床局部承载能力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04期 |
2 |
盛忠起,姚群,蔡光起;并联机床研究[J];机械;2002年03期 |
3 |
;2009年江苏省并联机构与并联机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江苏工业学院隆重召开[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23期 |
4 |
王冰;彭斌彬;;并联机床结构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5 |
吴海兵;刘远伟;孙全平;陈前亮;陈小岗;;交叉杆型Stewart并联机床的加工试验[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6 |
余晓流,潘紫微,储刘火,钱方美;三自由度并联姿态测量机构及其位姿显式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7 |
梁辉;黄顺;陈五一;;3PRS/UPS冗余并联机床力控制系统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年03期 |
8 |
赵亮;郭建烨;蔡光起;;3-TPS(RRR)并联机床设计中的干涉分析[J];工具技术;2007年01期 |
9 |
闫洪波;李卫国;李强;张玉宝;;基于MATLAB和UG的并联机床设计分析虚拟平台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年08期 |
10 |
顾锋,汪通悦,康志军,刘远伟;并联机床的研究与技术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2年06期 |
11 |
朱煜,汪劲松,张华,关立文,张永忠;并联机床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1期 |
12 |
房立金;;并联机床发展探讨[J];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17期 |
13 |
江崇民,王振宇,王哲元;XNZD2415型数控龙门并联机床简介[J];机械工程师;2003年02期 |
14 |
谭光恒;;新型并联机床[J];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06期 |
15 |
金振林,高峰;一种新颖的6自由度并联机床结构型式及其局部各向同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2期 |
16 |
陈文家,赵明扬,房立金,徐志刚;基于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数控机床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7 |
孟飚,朱煜,张华;面向装配的并联机床描述的信息化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年06期 |
18 |
张龙,张友良;并联机床高速加工性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
19 |
韩先国,陈五一,郭卫东;采用冗余驱动提高并联机床精度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2年05期 |
20 |
梁辉;陈五一;;提高并联机构刚度的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