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
【摘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激增,不同用水单
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用水方式,使得和田绿洲的水土资
源形势日益恶化。构建一个适用于和田绿洲的水文模型,借以搞清当地水分运动规
律,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这已经成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文在对和田绿洲水土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以清华大学为主的三所高校研究
构建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进行改进和参数率定,使之适用于和田绿
洲,并开发出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软件包,运用该软件包对和田绿洲进行了水
平衡分析计算。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 对和田绿洲半个世纪以来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形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
果表明:和田绿洲水土资源形势不容乐观,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改变以往不合
理的用水方式,合理配置水资源。
(2) 阐述了“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新特征并针对
和田绿洲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参数率定,使之适用于和田绿洲。
(3) 以Delphi 7和JBuilder X作为开发工具,研制出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
型软件包,以方便模型的应用和推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它,使用者
可以对和田绿洲的河道、水库、灌溉地、非灌溉地、地下水的水平衡状况及水分运
动有一个量与形的认识。
(4) 运用“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对和田绿洲进行了水平衡分析计算,
初步揭示了和田绿洲的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和田绿洲农区用水粗放,植被耗
水量大:渠系管理不到位,水量损失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引水量损失在途中。
|
|
|
|
1 |
万洪涛,万庆,周成虎;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0年04期 |
2 |
熊立华,郭生练;三层耦合流域水文模型──(Ⅱ)应用比较与评价[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黄新会,王占礼,牛振华;水文过程及模型研究主要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
4 |
王渺林;傅华;高攀宇;;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5 |
戚晓明;陆桂华;金君良;;水文多尺度仿真研究[J];人民黄河;2006年11期 |
6 |
曾新民,赵鸣,苏炳凯,汤剑平,郑益群,桂祁军,周祖刚;一个水文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2期 |
7 |
戚晓明;;水文模型的尺度性探讨[J];人民黄河;2008年08期 |
8 |
夏积德;吴发启;郭江涛;孙茂存;;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过程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9 |
刘志雨,张瑞芳;SCLS模型在长江寸滩~螺山段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6年08期 |
10 |
黄平,赵吉国;流域分布型水文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J];水文;1997年05期 |
11 |
金鑫;郝振纯;张金良;;水文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
12 |
尹雄锐;夏军;张翔;王晓妮;;水文模拟与预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力发电;2006年10期 |
13 |
Soroosh Sorooshian;;水文模型演变:从洪水预报到水文气象预测(英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4 |
许有鹏;;遥感信息在水文模型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2年04期 |
15 |
任立良,刘新仁;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16 |
王中根,刘昌明,左其亭,刘青娥;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17 |
曾新民,赵鸣,苏炳凯,汤剑平,郑益群,桂祁军,周祖刚;一个耦合水文模型的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研究(英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8 |
刘家宏;王光谦;王开;;数字流域研究综述[J];水利学报;2006年02期 |
19 |
李菀劼;李天安;;泸沽湖水资源平衡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20 |
王书功,康尔泗,李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进展及展望[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