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

林义忠  
【摘要】:本文以研究所自主开发的轮式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方法、传感器检测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对移动机器人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有:动力学分析、信号检测及信号处理、计算机导航控制、智能化安全保障以及智能化的负载动力学补偿。 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部分是控制系统的被控制对象,其动力学特性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论文从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出发,在规划和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之前,对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重点对诱导运动产生的冗余驱动功率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同时,对移动机器人的机械手和移动平台之间的动力学偶合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关于移动机器人整体动力学优化的问题。 从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建立并设计和试验研究了移动机器人导航所需要的位置和方向测量装置,由编码器、陀螺仪、和数字罗盘组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干扰信号采取了数字递归滤波处理。以确保测量真实值的有效提取;同时对位置和方位角测量中多传感器的冗余信息,采用Kalman滤波的算法加以融合,较之单传感器测量,其融合后的数据具有更精确的测量精度和更高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机器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并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新型的防撞传感器,其敏感元件采用压电材料PVDF,较之于以往的机械式防撞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反应灵敏和成本低的特点,它可以感知出撞击的具体位置,并与超声波传感器一起组成了避障和防撞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探测范围大,反应灵敏、结构简单和工作可靠的优点。 文中还采用了负载补偿的方式对由纵向不对称负载引起的转向角偏差进行了补偿和修正,其中,通过测量纵向倾角来间接测量车体质量中心的方法,是以一种简单、经济且方便的手段解决了负载测量这一较为棘手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是在多部移动机器人的开发背景下完成的,对于文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子龙;丁玉静;江艳霞;;四轮移动机器人跟随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陈伟海;张晓媚;吕章刚;吴星明;;适用于独立式车辆自动跟踪的力延时柔性虚杆建模[J];机器人;2011年05期
3 张晓媚;陈伟海;刘敬猛;赵志文;;基于柔性曲杆的车辆跟踪算法设计与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杨国诗;何德峰;;基于反步设计的构造性非线性预测控制算法[J];信息与控制;2011年03期
5 刘建军;陈建新;;月球车牵引力优化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6 张勤;李艳;神谷好承;;带拖车移动机器人轨迹生成方法的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1年06期
7 冯国虎;吴文启;曹聚亮;宋敏;;单目视觉里程计/惯性组合导航算法(英文)[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静;马保离;;不确定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自适应集合镇定[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郑效光;庄严;王伟;;基于导航评价函数的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沈杰;方潇;刘建平;;轮式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问题的一种简化算法[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仲民;岳宏;刘继岩;;基于复合形法机器人轨迹跟踪模糊控制器优化[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海波;方宗德;寇发荣;;一种六轮行星探测车的结构及其准静态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范永;徐国华;谭民;;轮式移动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的研究[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俞其江;刘士荣;;基于改进RBFNN与滑模控制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颂东;曾建潮;杜静;;具运动学特性约束的群机器人目标搜索[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9 李慨;岳宏;赵海文;蔡鹤皋;;视觉传感轮式管道环焊机器人的焊缝跟踪系统[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安秋;周俊;姬长英;;基于CAN总线的农业轮式移动机器人[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江;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林义忠;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上官望义;轮式移动机器人移动性能研究及样机设计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4 周俊;农用轮式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武星;视觉导航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王鸿鹏;复杂环境下轮式自主移动机器人定位与运动控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史恩秀;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及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祝晓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马海涛;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光信;控制受限的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尧;竞速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开发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雨;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费晓曦;多轮独立驱动轮式移动机器人驱动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李志欣;智能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小明;轮式移动机器人调速系统的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天旭;轮式移动机器人开放式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龚根华;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8 田从丰;基于强化学习的轮式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沈伟伟;基于DSP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于秀芬;轮式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与目标跟踪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涂亚卓 通讯员 卓越;汉产“无人驾驶汽车”问世[N];湖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拓 蒋廷玉;城市交通的明天是啥模样[N];新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