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尽管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洪涝灾害却也同样有增无减。以实现灾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洪涝危害为目的,本文对蓄滞洪区洪水淹没过程模拟、洪水资源化实验研究、洪灾评估思想及指标体系建立、防洪减灾决策系统的构建等4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分析了蓄滞洪区的地形特点,提出了简化的洪水淹没动态模拟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蓄滞洪区的环境受到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地的平整度、下垫面类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洪水的演进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地形趋于平缓、硬地面比例快速增加的特点,本文提出简化模拟洪水演进的思想,建立简化模拟的条件,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了洪水淹没动态模拟,并基于GIS对洪水最终淹没的区域进行计算。
(2)以洪水资源化为目标,研究了下垫面对降雨产流的影响规律。
以降雨模拟实验数据为依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LM-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降雨产流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径流系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都能较精确的预测出特定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变化规律,从而为准确预测地表产流总量奠定了基础。
(3)研究了洪灾评估的目的,阐述了完整的评估思想,并构建了洪灾“自愈”思想体系及评估指标。
国内外的洪灾评估各有侧重点,但都不够全面。因此,本文提出了灾区“自愈”思想,详细阐述了洪灾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以及为预防和减少洪灾危害,灾区和外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目的是为建立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4)开发了洪水灾情评估系统。
以提供防洪减灾决策支持为目的,根据水利行业信息更新频繁、信息量庞大、信息种类繁多的特点,在网络B/S模式下,采用AAF为框架的中问件技术,并结合MVC的开发模式,在Web环境下对洪水灾情评估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
|
|
|
|
1 |
李大鸣;林毅;周志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一、二维数值仿真及其在洼淀联合调度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3期 |
2 |
徐丽荣,肖丹;浅析GI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J];海河水利;2001年05期 |
3 |
吴巍;;蓄滞洪区路段道路及桥梁长度、孔径设计[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年06期 |
4 |
周潮洪,杜津媛,常守权;蓄滞洪区二维洪水演进系统的建立[J];海河水利;2002年06期 |
5 |
冯民权,周孝德,王克平;蓄滞洪区洪水模拟研究综述[J];西北水力发电;2002年01期 |
6 |
高志文,孙百万,王立志;胖头泡蓄滞洪区预警预报反馈系统建设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年01期 |
7 |
萧丹,郭书英;对开发灾情评估信息系统的几点看法[J];海河水利;1999年05期 |
8 |
刘高翥,郭绍光;郁江蓄滞洪区规划设想[J];人民珠江;2003年02期 |
9 |
王翔;2003年淮河行蓄洪区的运用与补偿[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年02期 |
10 |
韩修民,周玉印;山东省蓄滞洪区及黄河滩区规划建设的对策措施[J];山东水利;2004年12期 |
11 |
李罗刚;安利军;;蓄滞洪区规划建设管理措施探讨[J];河南水利;2005年10期 |
12 |
王瑞璋;;霸州市蓄滞洪区防洪减灾策略[J];河北水利;2010年S1期 |
13 |
朱丽江;要威;柴晓玲;张黎明;;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数值模拟[J];人民长江;2011年03期 |
14 |
李彦东;;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04年04期 |
15 |
丛沛桐;王志刚;汪圻;王瑞兰;;GIS技术在洪水淹没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1期 |
16 |
陈爱萍;徐静;;国内蓄滞洪区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
17 |
;国务院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J];海河水利;2010年01期 |
18 |
顾晓蓉;焦飞宇;周潮洪;;大黄堡蓄滞洪区风险管理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7期 |
19 |
郭权;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和投资的有偿使用[J];海河水利;1994年04期 |
20 |
郑明平,方国华,熊福顶;层次分析法在确定蓄滞洪区启用次序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