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控制与仿真研究
【摘要】:
由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的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必要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及其软硬件实现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从系统建模到软硬件实现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将系统建模思想融入到软硬件实现,做了有益的尝试,完成了关键部件的硬件搭建工作。
本文围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实验台的研究与开发,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建立了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考虑侧倾自由度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角输入和力输入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如电动机、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离合器和减速机构、内部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和选用,为系统的开发和各部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
|
|
1 |
唐岚,姬广斌,孙伟;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5年05期 |
2 |
耿谦;胡树根;王耘;;EPS助力特性对汽车转向回正的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6年09期 |
3 |
王衍,张安义;C语言在小型车辆转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4 |
;汽车不可思议(连载十八)[J];汽车知识;2011年03期 |
5 |
管欣;姬鹏;詹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刚度和路感特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1期 |
6 |
耿谦;林小哲;王耘;胡树根;;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助力特性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2008年03期 |
7 |
朱敏慧;;编者的话[J];汽车与配件;2009年27期 |
8 |
殷春芳;汪少华;赵锦波;;汽车EPS助力特性比较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9期 |
9 |
刘喜东;刘应东;马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确定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
10 |
姬广斌,唐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1 |
王启瑞,陈无畏,黄森仁,郁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H_∞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04年05期 |
12 |
陈无畏,王启瑞;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糊自调整PD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3 |
宋武强,佘建强,姚胜华,肖生发,杨啓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设计[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4 |
代希俊,申荣卫;北斗星CH7100A轿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原理与检修[J];汽车电器;2004年12期 |
15 |
荆体魁,周雅夫,李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初步研究[J];机械制造;2005年02期 |
16 |
牟春燕;吴凯;姜革;林红旗;周华维;;基于PID控制策略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
17 |
Mark Tucker;;带式电动助力转向:让转向更精确 操控感更真实[J];汽车与配件;2011年10期 |
18 |
冯樱,肖生发,李春茂;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
19 |
陈卫平,陈无畏,郁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糊自调整控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20 |
徐洪泽,谢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