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液压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连铸结晶器振动系统是提高连铸铸坯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大部分采用机械式正弦振动技术。随着铸坯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高速连铸的需求,机械式正弦振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连铸的要求,而电液伺服式非正弦振动在频率不变的同时减少了负滑脱时间,可以有效改善铸坯与结晶器内壁的润滑、减小摩擦、降低拉漏事故率和提高铸坯质量,成为结晶器振动技术发展的热点。
本文结合结晶器振动系统特点,给出非正弦波形的位移和速度数学表达式,并对参数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晶器液压伺服系统的特点推导了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传递函数;考虑阀控液压缸固有频率,建立了伺服阀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系统进行了电液伺服系统稳定性分析。
结晶器非正弦振动系统建模存在着不确定性,系统参数变化较大,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在较大范围内很难适应典型的时变系统。而自适应PID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比较适用于具有那些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学习功能。因此,开发自适应控制系统,对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控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本文设计了常规PID控制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和三种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应用于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中。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提高了结晶器振动的响应速度,有效地保证了结晶器振动负滑脱时间这一控制指标;减小了位置跟踪波形的畸变,使结晶器按给定非正弦振动特性曲线运动。而且程序在PLC上运行时间也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了控制的实时性。
|
|
|
|
1 |
吴晓明;韩晓娟;王益群;李宪奎;;液压伺服控制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技术发展简介[J];连铸;2000年05期 |
2 |
孟祥宁;朱苗勇;;高拉速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同步控制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2007年07期 |
3 |
孟祥宁;朱苗勇;;高拉速板坯连铸结晶器液态渣消耗机理分析[J];金属学报;2009年04期 |
4 |
孟祥宁;朱苗勇;刘旭东;;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振幅的确定[J];特殊钢;2007年02期 |
5 |
姚云峰;李宪奎;李军霞;张立平;;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的结晶器非正弦振动[J];机械设计;2010年07期 |
6 |
;专利介绍[J];重型机械;2009年06期 |
7 |
施永敏;杨文改;陈栋梁;干勇;;连铸结晶器振动技术的发展[J];连铸;1997年02期 |
8 |
臧欣阳;王旭东;马勇;姚曼;张立;;板坯连铸结晶器摩擦力周期行为的研究[J];钢铁;2009年01期 |
9 |
徐永龙;衣红钢;王长松;;连铸结晶器电液伺服系统的研究[J];铜业工程;2006年01期 |
10 |
米源;;板坯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技术的应用[J];炼钢;2006年03期 |
11 |
臧欣阳;王旭东;马勇;姚曼;张立;;板坯连铸结晶器/铸坯瞬态摩擦行为的实验研究[J];钢铁;2009年06期 |
12 |
王宏明;宋邦民;李桂荣;赵玉涛;;非正弦振动结晶器内保护渣道动态压力变化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3 |
李宪奎,吴晓明,方一鸣,许志强,郑学然,张德明;构造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波形函数的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14 |
李宪奎,于敏之,赵红雁;结晶器反向振动同步控制模型[J];重型机械;2001年02期 |
15 |
苏旺;朱苗勇;田陆;;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对弯月面形状的影响[J];连铸;2009年03期 |
16 |
干勇,陈栋梁,杨文改;结晶器非正弦振动理论的研究[J];钢铁;1999年05期 |
17 |
张平;首台机械驱动结晶器非正弦振动装置[J];钢铁;2000年01期 |
18 |
方一鸣,焦晓红,庄开宇,李宪奎;液压伺服驱动连铸结晶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0年01期 |
19 |
吴晓明,韩晓娟,王益群,李宪奎;结晶器非正弦高频振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0期 |
20 |
张炯明;王万军;赫冀成;;对电磁制动后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的分析[J];连铸;199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