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压配电网的OFDM调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其技术研究和应用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但由于低压电力线网络信道特征具有时变性且很复杂,对传输信号具有较高的频率选择性衰减特征,使低压电力线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受限,误码率高。为了充分发挥低压电力线通信的潜力,有必要研究一种频谱效率高、抗噪声及信号衰减能力强的传输技术,在对比各种现有的传输调制技术的优缺点后,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实现低压电力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本文对OFDM技术所涉及到的噪声模型、传输模型、信道容量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1、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对低压电力线通信中必须面对的阻抗特性、噪声特性和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信道阻抗、信号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及各种噪声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
2、根据PLC传输网络特征建立了信道传输模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传输模型与实际信道特征接近;在对信号输入功率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室内外低压电力网络支路的数量、支路负载以及支路的长度等因素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3、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决策估计的OFDM PLC信道的自适应估计和均衡方法,该方法通过接收到的子载波符号表征一个竞争的神经元网络,通过神经元自适应估计信道的权值变化,进而根据信道的权值进行信道估计,利用消除星座对称补偿非线性的影响实现信道均衡。
4、通过优化相关系数进行最大似然函数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辅助循环序列的时域相关和能量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OFDM调制中的频偏估计、时间同步问题。
5、研究了一种降低信号峰均比(PAPR)的算法,该算法利用伪随机序列较低的非周期自相关性,对发送序列在时域进行扰动,然后在频域对序列进行相邻分割,分割后的分组信号进行相位扰动,对经过扰动的频域序列进行IDFT变换,得到多个时域信号,选择最小的PAPR时域信号作为传输信号,结果表明其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曲线下降更快,具有显著地降低OFDM信号的PAPR。
6、设计了数据帧格式、中继转发应用层协议,实现了网络7级中继功能;路由算法通过建立节点的传输矩阵标记了网络中的通信节点,然后根据集中器采集数据的方式分为单点数据采集和多点数据采集来建立节点路由表,算法实现了抄表网络的自动路由。
论文对OFDM调制技术实现中所遇到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
|
|
1 |
杜文凤;王亚光;;基于Matlab的MIMO-OFDM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J];软件;2011年02期 |
2 |
吕振肃,雷锡社,刘敏;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刘毅敏;李华;;电力线通信及仿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0期 |
4 |
王京玲;CATV上行信道OFDM方案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1998年12期 |
5 |
罗斌;尹巧萍;冯辉;唐义锋;;基于空时编码的MIMO-OFDM现代通信系统性能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12期 |
6 |
强秀凤,姚轶;采用OFDM技术实现低压输电线上高速数据的传输[J];电子工程师;2003年02期 |
7 |
郝建民;正交频分复用(OFDM)体制—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体制[J];遥测遥控;2004年02期 |
8 |
刘建华;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29期 |
9 |
丁舒羽,陈健;OFDM的基本原理及FFT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10 |
高丙坤,朱宝泉,刘丰,赵忖;扩频和OFDM通信系统的快速同步[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1 |
张灵燕,张海滨,宋文涛;基于旋转不变技术实现多用户交织OFDM频偏估计[J];电讯技术;2005年03期 |
12 |
阚春荣,王庭昌;基于时频联合估计的短波OFDM的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6期 |
13 |
刘峰;都妍美;;OFDM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7年05期 |
14 |
袁梦;;OFDM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7年21期 |
15 |
韩建文;;基于FPGA一种OFDM的实现[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6 |
吕卓;李建东;李维英;;MIMO-OFDM系统在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容量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7 |
孟大渭;张秀梅;刘毅;樊爱龙;;OFDM与MC-CDMA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比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18 |
黄继鹏;李欣;栾泊;王达;;OFDM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11期 |
19 |
周宏,潘亚涛,陈健;宽带高速OFDM的实时实现[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1年03期 |
20 |
宋胜辉,曹达仲;CDMA,OFDM及OFDM—CDMA性能对比[J];通信技术;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