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摘要】: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简称FSS)是一种二维周期阵列结构,由周期性排列的金属贴片单元(贴片型)或金属屏上周期性排列的开孔单元(孔径型)构成。FSS可以看成一种空间滤波器用来有效控制入射电磁波的传输和反射,被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和红外波段。
由于带通型FSS在天线罩设计中的重要应用,本文重点研究带通型FSS。为实现FSS的低频小型化,论文设计了S波段小型化分形FSS,其单元尺寸仅为工作于同一频率经典开孔FSS单元的74%,并且该FSS通过互补结构实现了双频谐振点。为了达到更高的频率选择性,论文还设计了新型缝隙耦合微带贴片FSS,该结构中的上下两层微带贴片通过中间的地板缝隙耦合。最后设计了集总元件加载FSS,使其工作于VHF低频频段,可通过改变集总元件的参数获得所需的谐振工作频率。
|
|
|
|
1 |
万顺生,卫民;毫米波/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的双工性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0年05期 |
2 |
祝明,王焕青,王之栎,宗光华;复杂频率选择表面机器人数字化加工系统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01期 |
3 |
王焕青,吕明云,武哲;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1期 |
4 |
陈军文,黄培康,林桂森;变形加载单元阵列的传输特性[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年03期 |
5 |
沈忠祥,华荣喜;无限大金属平板上开有二维周期性孔阵的散射特性分析[J];航空学报;1992年11期 |
6 |
高强;闫敦豹;袁乃昌;付云起;;双频双极化频率选择表面[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2期 |
7 |
林宝勤,徐利军,袁乃昌;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0期 |
8 |
林宝勤;徐利军;袁乃昌;;含各向异性介质衬底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J];微波学报;2006年01期 |
9 |
强海霞;蒋立勇;李相银;;一种旋绕型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
10 |
洪伟;空间滤波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直线法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11 |
牛朴;侯新宇;;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特性的数值分析[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5期 |
12 |
樊振宏;陈明;汪书娜;陈如山;杜彪;梁赞明;;有限周期频率选择面的电磁特性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
13 |
杨国辉;张桐;李宛露;吴群;顾学迈;;一种具有高稳定度的新型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
14 |
路占波;侯新宇;张安;;一种双方环宽带反射阵的RCS缩减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5 |
鲍峻松;伍瑞新;钱祖平;杨帆;项阳;;随机分布贴片构成频率选择表面的吸波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09年02期 |
16 |
冯林,邓书辉,阮颖铮,胡玉兰;双反射面天线模式散射场的抑制及其RCS减缩[J];电子学报;1995年12期 |
17 |
侯新宇,万伟,佟明安,万国宾;带有多层介质衬底FSS的损耗和带宽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1999年04期 |
18 |
万顺生;王晓春;周一帆;;频率选择表面天线复用副面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9 |
周永刚;徐金平;;基于奇、偶模技术的FDTD分析对称结构频率选择表面[J];应用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
20 |
贾宏燕;高劲松;;双屏频率选择表面中间电介质层对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