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的性能优化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信息传输速率从每秒几十兆比特发展到每秒太比特以上,在DWDM、CATV以及FTTH等大功率分配系统中,都要求光纤放大器具有更高的饱和输出功率,而普通掺铒光纤放大器依赖于单模激光二极管的泵浦,输出功率小,难以满足多波长信号放大的要求,于是,基于双包层技术的高功率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也就应运而生。双包层光纤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提高输出光功率方面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包层光纤不要求泵浦激光为单模激光,不需要泵浦光直接耦合进光纤,只要耦合进包层即可,大大提高了吸收面积和吸收效率,可以使用大功率的多模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
本文首先回顾了光纤放大器的发展历史,并列举了高功率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双包层光纤的结构和双包层光纤较之于单包层光纤主要的优点,分析了铒/镱掺杂浓度比对光纤特性的影响及铒/镱系统的能级结构,对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相关性能参数进行了阐述,并从速率方程和功率传输方程出发,深入讨论了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接着对光纤长度、泵浦光功率、信号光功率以及铒/镱离子的掺杂浓度比例对光纤放大器增益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仿真结果从而选择了放大器最优的参数。最后,探讨了提高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引入一个1.0μm波段的辅助信号,来抑制由于泵浦功率的提高而产生的Yb波段放大自发辐射及其导致的自激振荡,并分析了仿真结果中不同波长的辅助信号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
|
|
|
1 |
黄小莉;夏凌;林红举;;双包层Er~(3+)-Yb~(3+)共掺磷酸盐光纤放大器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2 |
夏贵进,段景汉,赵尚弘,董淑福;带反射镜双包层Er-Yb共掺光纤放大器性能研究[J];激光技术;2004年01期 |
3 |
罗雁横;张瑞君;;空间光通信用光放大器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J];空间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4 |
范崇澄;用于长距离无再生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光纤放大器及光纤[J];激光与红外;1992年02期 |
5 |
胡兴军
,屈平;发展中的光纤放大器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08期 |
6 |
黄学达,王典洪,雷非,陈分雄;光通信中EDFA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Z1期 |
7 |
许伟成,黄俊华,戴鳌前;光放大技术应用于长距离电力通信传输网[J];电力系统通信;2005年05期 |
8 |
孙亚光;应用于LED显示屏中的光纤放大器[J];发光学报;2002年02期 |
9 |
廖先炳,李蔚;正在崛起的新型光纤放大器——拉曼光纤放大器[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09期 |
10 |
;实用型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J];电子学报;1994年04期 |
11 |
秉时;光纤通信技术的重要突破——清华大学研制成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用模块样机[J];红外;1994年05期 |
12 |
虞国华,刘水华,江山,黄德修;掺铒光纤放大器及无源器件组件[J];激光与红外;1996年04期 |
13 |
向强盛,徐安士,吴德明,谢麟振;光纤中受激拉曼散射对“WDM+EDFA”系统的影响[J];通信学报;1996年06期 |
14 |
宋四海;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纤传输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1996年10期 |
15 |
张登玉,王春华;光纤放大器中的原子介质的折射率增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
16 |
方宏一;掺铒光纤放大器[J];广播电视信息;1997年03期 |
17 |
张军杰,胡和方,张龙,林凤英;掺Pr~(3+)硫(卤)系玻璃1.3μm光纤放大器[J];功能材料;1999年05期 |
18 |
程琳;邓韬;杨坤涛;;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的实验[J];烽火科技报;2007年08期 |
19 |
张志;;光纤放大器的发展及其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3期 |
20 |
何文平;王磊;;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的三网合一应用[J];烽火科技;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