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于多路耦合器的可调滤波器研究

张忠海  
【摘要】: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一直是热点的研究领域。在保证己方通信畅通的同时干扰敌方通信,这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由于其可靠性、全天候性与稳定性,跳频超短波抗干扰通信一直是抗干扰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为跳频超短波抗干扰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超短波抗干扰VHF/UHF多路耦合器以及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调滤波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紧密结合研究课题,以工作于VHF/UHF多路耦合器中的可调滤波器作为设计目标,对可调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实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1.总结了多路耦合器和应用于其中的可调滤波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将两者的设计结合考虑,从多路耦合器的要求出发,通过分析多路耦合器和可调滤波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得到了相应可调滤波器必须达到的一些特殊指标要求。超短波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要求多路耦合器具有更多的通信通道,更广的跳频范围以及在跳频范围内恒定的通道带宽。由此得出对可调滤波器的要求为更小的端口电纳,更广的调谐范围以及恒定的滤波器带宽。 2.对同轴腔可调滤波器的输入输出耦合环形式以及其对应的端口电纳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经典的同轴腔可调滤波器输入输出耦合环的设计方法,从其端口电纳特性出发分析了经典输入输出耦合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双环输入输出耦合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设计了采用这种双环结构的同轴腔可调滤波器,得到了期望的性能。 3.对常用同轴腔可调滤波器的腔间耦合结构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设计方法。分析了同轴腔可调滤波器在其调谐频率范围内带宽逐渐变宽的原因。提出了两种耦合窗口结合耦合环的腔间耦合方式,实现了同轴腔可调滤波器在可调谐频率范围内几乎恒定的工作带宽。 4.对同轴腔可调滤波器的自动调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同轴腔可调滤波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映射以及参数提取的自动调谐方案。并且针对这个方案对空间映射方法和参数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验证。 5.对其他类型的电调谐可调滤波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非机械调谐的可调滤波器。重点研究了基于移相器的可调滤波器和基于铁氧体的可调滤波器,提出了两种基于移相器的可调滤波器以及一种基于铁氧体的TM模式介质可调滤波器。最后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涛;虚拟滤波器技术的应用研究[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东平;张定华;张丰收;陈志强;金炎芳;;滤波器对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9期
3 杨运甫;张颿;李明军;;极化滤波器的性能比较[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李清江;肖志斌;银庆宏;高吉祥;李楠;库锡树;;程控滤波器(D题)设计报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杯奖[J];电子制作;2008年02期
5 陈淼;王道波;王志胜;;极点约束不确定系统非脆弱滤波器的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9年08期
6 庄永河;孟坚;;数字调谐滤波器原理及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7期
7 何振亚,王华奎;自适应递归滤波器的收敛性能及噪声影响[J];数据采集与处理;1986年03期
8 苏剑波,冯纯伯;用于状态预测的α-β滤波器[J];东南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王兆仲,周付根;基于高斯差分滤波器的图像光场矫正[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0年06期
10 叶大鹏;李红霞;张春良;;α-β-γ滤波器在振动信号预处理中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董坤坤;殷新社;;矢量拟合法在滤波器参数提取中的应用[J];空间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12 刘文苑;;三相电压型高频整流器的新型滤波器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13 张玉飞;董永贵;;一种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用参数化熵滤波器[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2期
14 张跃灵;;程控滤波器实验模块设计[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5 马佳光;;预测目标角速度的最小平方滤波器[J];光学工程;1982年01期
16 杜润生;;滤波器特性的实验验证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1983年03期
17 何振亚,王华奎;超稳定自适应递归滤波器正实性的消去[J];通信学报;1987年04期
18 颜冰;非线性自适应统计滤波器在声测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9 朱革兰,任震;新型谐振电力滤波器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年03期
20 金秀月,韩民晓,刘昊,尤勇;动态电压恢复装置中滤波器的设计[J];现代电力;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芳;康明才;黄锦安;马世贤;;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三调谐滤波器参数变化对调谐频率影响[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鑫;刘惠康;李昆;;一种新型注入式混合型电力滤波器研究[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佳;陈建忠;赖鑫;梁昌洪;;腔体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诊断与调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杨裕媛;殷兴辉;;矩形波导E面滤波器参数性能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夏元清;韩京清;;线性时滞系统H_∞降维无偏滤波器的设计[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潘明;李晓峰;傅志中;谢伟;;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器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业丽;杜峰;陆利坤;;一种混合算法的形态滤波器优化处理[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闵淑琴;马宏;;CIC滤波器及其补偿设计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宋富先;章东;龚秀芬;刘晓宙;;超声彩色血流成像系统中MTI滤波器特性的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林慧;;用自适应粒子群满意优化算法设计FIR滤波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霞;非特定人鲁棒性语音识别中前端滤波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官雪辉;无线通信微波双频带通滤波器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李奇;无线通信中微带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继昌;电流模式对数域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忠海;应用于多路耦合器的可调滤波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宋树祥;改进型电流传输器及其连续时间滤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建文;基于余数系统的FIR滤波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飞;中高压系统并联型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陈恒林;EMI滤波器高频建模—寄生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陈建忠;滤波微波器件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功率滤波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莫坤山;电容加载腔体滤波器的小型化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石欢;射频集成电路中模拟基带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华伸;多补偿绕组多调谐滤波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单译亮;大功率跳频滤波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海洲;基于实测数据的多运行方式电力滤波器优化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孙宁博;3U光网络中的滤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石砦;具有环形电路微带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新疆大学;2008年
9 翟彦芬;多模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鹏;电气化铁道混合型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