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娜  
【摘要】:随着电子装备向高频段、高增益、高密度、小型化方向的发展,其电磁与机械结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影响电子装备电性能指标的诸多机械结构因素中,表面粗糙度因其存在的普遍性、分布的随机性及对电性能影响机理的复杂性而备受瞩目。本文在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以电子装备中四种典型工程案例——金属波导、腔体滤波器、反射面天线和平板裂缝阵天线为研究对象,针对设计与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的表面粗糙度对其电性能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建立,二是表面粗糙度对电子装备电性能的影响机理,三是基于影响机理的电子装备表面面向电性能的功能性设计。 (1)提出了表面粗糙度机电耦合建模方法 针对腔体结构表面粗糙度,首先根据研究对象的工作频率及材料属性确定其趋肤深度,继而由趋肤深度值确定腔体表面原始粗糙度中对腔体内电流流动路径产生较大影响的成分。构造合适的高斯滤波函数以及滤波频率的上下限,对表面粗糙度原始轮廓进行滤波,将对电流流动路径产生较大影响的粗糙度成分从表面原始粗糙度中分离出来,去除粗糙度中对电性能影响较小的噪声成分,得到相对有效的粗糙度信息,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对电性能产生实质影响的机电耦合理论建模。 (2)提出了表面粗糙度多尺度建模方法 针对面板结构表面粗糙度特殊的形成机理与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面板广义粗糙度的概念。面板结构表面粗糙度根据其误差来源和幅相特征可分为三种尺度,一是面板在加工过程中由材料属性与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高频低幅粗糙度误差;二是面板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低频低幅波纹度误差;三是面板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低频高幅几何形状误差,本文将这三种误差统称为广义粗糙度。应用小波分析法,基于不同尺度误差的幅相特征,对包含三种尺度误差的面板测试数据进行频谱划分,根据各尺度误差信息选用合理的小波基,确定小波分解次数,对表面粗糙度中三种尺度的误差成分进行有效地分离与重构,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多尺度理论模型。 (3)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对波导传输性能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 应用表面粗糙度机电耦合建模方法,基于二维高斯函数,建立了波导腔体内壁的表面粗糙度模型。研究发现,表面粗糙度对波导传输损耗的影响实质在于增加了波导内壁表面电流的流动路径,将粗糙度数学模型作为电磁场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求解有效电流路径得到腔体的有效电导率,分别针对矩形和圆形金属波导,导出了粗糙度对波导功率传输损耗的影响关系,并对局部存在任意形状粗糙度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研制加工了一批不同材质与加工工艺的七阶矩形金属波导滤波器,对上述建模方法和影响关系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4)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对滤波器传输性能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 应用表面粗糙度机电耦合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滤波器腔体内壁的一维和二维表面粗糙度模型,提出了相关长度作为评价粗糙度除均方根值(rms)之外的另一评价参数。基于粗糙度数学模型,导出了粗糙度影响下的滤波器阻抗值,进而得到了粗糙度对滤波器无载Q值的影响关系公式;此外,以电阻矩阵作为中间变量,研究了粗糙度对滤波器传输参数的影响,导出了考虑粗糙度情况下的滤波器S11、S21等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以一个Ku频段的电调双工滤波器为工程案例,进行了相关测试实验,在课题组研制的数据挖掘软件工具的帮助下扩展了相关数据量,解决了滤波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实测数据严重不足的问题,最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5)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对反射面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 针对反射面天线面板的实际工况,应用表面粗糙度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了反射面面板包含三种尺度误差信息的表面粗糙度模型。首先将粗糙度信息转化为物理光学法中的光程差,进而转化为电磁场计算中的相位差,然后以相位差的形式进入到反射面天线的电性能计算中;导出了粗糙度对反射面天线远场辐射场的影响关系公式。研究了不同尺度,不同幅度的粗糙度对天线远场方向图各参数的影响。最后分别以一3.7m口径的反射面天线为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6)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对平板裂缝阵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 针对平板裂缝阵天线的特点,一方面应用表面粗糙度机电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天线辐射波导内壁表面粗糙度的模型。基于模型,推导出考虑辐射波导内部表面粗糙度影响情况下辐射波导内部散射场的具体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应用表面粗糙度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了天线辐射阵面的粗糙度模型。通过坐标转换技术,推导出了表面粗糙度对辐射缝的位置偏移与角度偏转信息的影响,进而求出辐射缝位置偏移量和指向偏移量,将新的相位误差与辐射缝信息引入到理想天线的电磁分析中,得到阵面粗糙度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关系公式。最后,通过研制加工的一个10×11cm的弹载平板裂缝阵天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7)提出了非理想天线机电综合建模仿真分析方法 针对现有天线仿真分析所使用的相关商业软件存在结构分析与电磁分析相分离,对非理想模型不能引入误差信息继而进行准确建模与分析的缺陷,通过将本文作者研制的软件模块嵌入到有限元分析与电磁分析商业软件中,可方便地将制造误差融入到结构参数中,进行非理想天线的几何造型;通过施加合适的环境载荷控制系统误差,完成结构分析,得到变形结构模型;应用模型转换模块,将变形结构模型转换为电磁分析模型;进行电磁分析,得到天线的电性能,最终实现了非理想天线的机电综合建模仿真与分析;针对包含多子阵的大型平板裂缝阵天线物理尺寸庞大,结构复杂,子阵数目繁多,在建模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通用问题,例如计算方法的选用,网格密度的划分,辐射边界的施加,各子阵单元间互耦关系的考虑等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简单而有效的建模分析准则。 (8)提出了电子装备表面面向电性能的功能性设计方法 基于上述表面粗糙度对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装备表面设计方法。根据电子装备的性能要求给出电子装备表面设计指标要求,该设计指标包括结构设计指标与电性能设计指标两部分;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与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来保证结构设计指标的实现,通过选用合适的涂覆材料与加工工艺来实现其电性能设计指标;通过结构造型和涂覆两种方式相结合得到电子装备表面的实体边界;基于此实体边界得到真正对电性能产生影响的表面电磁边界,并将其应用于电性能计算,最终得到电子装备的电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景文;刘建设;;光纤、激光深孔表面粗糙度检测仪[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李建华;;渐开线凸轮拉刀试制成功[J];工具技术;1988年12期
3 吴玉厚;;磨抛不锈钢管的工艺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4 严慎;张鄂;;远场激光散射法测量高精度表面粗糙度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1989年04期
5 李亚非;董树信;;磨削表面粗糙度在线实时测量的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1990年06期
6 张忠魁;杜永德;张佑峰;;钢球挤孔工艺[J];新技术新工艺;1990年05期
7 雷应安;;钢球挤小孔[J];工具技术;1990年10期
8 江晓乐,高富有;立方氮化硼刀具在加工硼铸铁气缸套中的应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1年03期
9 曹根瑞;光散射及其测量[J];光学技术;1991年05期
10 傅崧峻;国外部份量仪公司及其产品[J];工具技术;1991年05期
11 胡献国;模具和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对拉延摩擦特性的影响[J];汽车技术;1992年04期
12 刘锡文;;特殊材料螺纹的滚压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1993年03期
13 刘新宇,傅建军;CBN加工有色金属的工艺探讨[J];航天工艺;1994年04期
14 马欣新,王晓荣;离子渗氮时Ti-6Al-4V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4期
15 王乃成;表面粗糙度新旧国标主要差异分析[J];航天标准化;1997年01期
16 伏德贵,庞英伯,袁道成,杨维川;激光非接触式表面粗糙度兼位移测量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0年03期
17 胡刚,岳春竹;提高扩孔加工质量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1年07期
18 刘战强,万熠,艾兴;高速铣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3期
19 覃群,陈光霞;AutoCAD表面粗糙度自动标注的ARX二次开发[J];机械与电子;2003年05期
20 张秋佳,范剑英,赵玉华;火炮内膛表面粗糙度测量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敬品;曾宪超;杨敬;何存富;吴斌;;不同压力弹塑性接触界面非线性超声检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文峰;赵家齐;;多因素对电解研磨复合镜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张安洲;任中根;迟恩田;;高温合金电解放电复合加工表面质量初步研究[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潘永强;杭凌侠;罗廷;;电子束蒸发二氧化锆薄膜表面粗糙度的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张洪山;张晓平;;柴油机气门座修复工艺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朝阳;韩尔立;陈强;罗世永;;离子源辅助磁控溅射Cu基镀Cr层机械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程子清;王彬;熊长新;李钱陶;;金刚石车削对硒化锌晶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海民;;连续退火平整对汽车板粗糙度的影响[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王伟杰;彭军强;赵学增;吴羡;代礼周;;基于神经网络的表面粗糙度散斑测量方法的研究[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孙轶轩;李一栋;;冷轧带钢板形和表面粗糙度协同作用[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梅;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孔内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娜;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潘明强;微弧氧化膜层形成及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玉芬;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瑞鹏;基于激光散射的在线检测表面特性参数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洪丽;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剑英;铝合金弹性熨压加工表面组织性能及工艺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廖华勇;固液界面流变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韩贤武;高精度AFM的研制及在机械和小分子结构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10 侯志坚;环形金刚石线锯丝制造技术及锯切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杰;超声洁治器划过数及橡皮杯抛光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2 付移风;基于免疫记忆的表面粗糙度滤波算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3 尤祖盛;表面粗糙度数据采集与滤波方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陈立巍;冷轧普碳钢带材表面粗糙度遗传规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王立新;电厂循环水泵的经济运行与节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方慧;液体喷射抛光技术[D];苏州大学;2004年
7 高凡;SOI基集成光波导器件及表面粗糙度改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8 李欣;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孙淼;Si基SiO_2阵列波导光栅理论分析及工艺制备[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娜;不同热处理方式及技工操作对树脂基托表面白色念珠菌黏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曲矿 白栓柱;表面粗糙度形成原因及降低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刘友存 译;奥钢联冷轧厂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李烁;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在先进光学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7年
4 晓斌;纯钛超精密镜面加工技术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5 郑州纺机特种工艺有限公司 李卫权;表面处理技术国产纺机并不落后[N];中国纺织报;2008年
6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重视轧辊毛化技术 提高带钢表面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刘伊婷;内燃机气门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7.5%[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廖建国;汽车大梁用热轧高强度钢板疲劳强度的改善[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9 崔玉平;曲轴国家抽检合格率达九成以上[N];中国工业报;2008年
10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精益求精的制造技术是产品创新的基础[N];中国纺织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