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晶体,以其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导电性能、极好的透光性、完美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奇异特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其被认为是极有可能代替硅而成为新一代电子器件材料。
本文首先简述了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碳化硅外延石墨烯的优势,说明在碳化硅衬底上外延石墨烯是实现石墨烯应用于微电子领域中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本文利用现有实验条件,通过改变和优化石墨烯生长工艺条件,实现了碳化硅衬底上的石墨烯外延。
最后,借助于XPS、Raman、SEM等表征手段,完成了所得样品的表征,并对表征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1)通过XPS、Raman手段,我们发现了碳化硅表面石墨烯的存在,证明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生长的石墨烯的拉曼光谱的研究,我们发现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外延石墨烯的尺寸增大、层数增多、缺陷减少。样品拉曼光谱图中2D峰的蓝移表明外延石墨烯层中存在内压应力,这个内压应力来源于石墨烯与SiC衬底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2)通过SEM下观测到石墨烯的尺寸为10m量级,远大于报道的在超高真空下得到的石墨烯的尺寸。
|
|
|
|
1 |
胡明初;张惟德;;关于铸铁中石墨裂纹的研究[J];铸造技术;1985年02期 |
2 |
李向山,华中,郑伟韬,王文宇,张瑞林;PAN基炭纤维乱层石墨层间间隙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1995年05期 |
3 |
杨程;刘大博;成波;南策文;;石墨/聚苯乙烯插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11期 |
4 |
赵敏海;刘爱国;郭面焕;汪志健;;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现状[J];焊接;2007年12期 |
5 |
沈海军;;石墨层间Ni_(500)团簇形态与熔化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4期 |
6 |
刘东任;李旺兴;杨占红;邱仕麟;罗英涛;;KF熔盐中钾插入石墨层间的电化学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1期 |
7 |
赵小根;何国球;付沛;;铜基石墨合金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
8 |
李国华;;新的石墨——石棉填料[J];砖瓦世界;1985年22期 |
9 |
康飞宇,周洲,刘秀瀛;用熔盐法合成FeCl_3—CuCl_2三元石墨层间化合物[J];炭素;1991年02期 |
10 |
李华瑞,纪箴,余宗森;插层沥青基碳纤维的电学性能与结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1 |
王晓沛,唐孝杰,张梅,夏建元;EQ153汽车凸轮轴石墨层的形成机理探讨[J];现代铸铁;1996年02期 |
12 |
吴桦;;纳米管让位,石墨层时代到来![J];世界科学;2007年12期 |
13 |
白新德,蔡俊,尤引娟,白新桂,董晓;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结构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1996年03期 |
14 |
吴江滨;;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J];物理通报;2010年11期 |
15 |
彭永元;石墨作集流器的初步理论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16 |
莫尊理;郭瑞斌;陈红;孙亚玲;李贺军;;石墨/树状大分子复合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07年04期 |
17 |
刘训东;;铸铁凸轮轴白口区中的石墨异常析出[J];现代铸铁;2007年05期 |
18 |
张永刚;王成扬;闫裴;;石墨微粒的表面化学沉积包覆[J];新型炭材料;2010年03期 |
19 |
符春林;杨传仁;陈宏伟;王迎新;胡立业;;铁电薄膜中的电畴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
20 |
吴明铂;郑经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