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刺激与针刺镇痛平台的初步设计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针刺医学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针刺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但因患者体质和针灸师得气感的差异,无法对病症形成统一的针刺手法,进而影响了针刺应用的推广。
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非侵入式针刺镇痛分析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针刺镇痛设备和冷热疼痛刺激设备。针刺镇痛设备的设计,结合了古九针外形特征设计了非侵入式针刺针体,利用了压力采集结构量化针刺过程,结合了ZigBee无线发送数据,并在上位机上线针刺镇痛力值,并扩展了SD卡存储和网络传输功能。冷热疼痛刺激设备的设计,结合制冷片设计了冷热痛感刺激头,利用水循环系统维持了设备工作的稳定,采用LabvIEW编写了上位机软件,并设计了痛感打分电路进行镇痛效果的评定。
经验证,本平台可实现0-50℃之间的任意温度的痛感刺激和针刺镇痛过程的量化。
|
|
|
|
1 |
蒋改苏,杨开满,刑协强;针刺治疗胃溃疡疼痛157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4年S2期 |
2 |
黄仕荣;;针刺镇痛穴位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9期 |
3 |
;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系统化学递质的关系——损毁大鼠兰斑核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1976年01期 |
4 |
张香桐;;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针刺研究;1989年03期 |
5 |
何莲芳;许绍芬;陆文孝;陆瑞良;周光钊;;尾核内阿片肽及某些经典递质参与针刺镇痛[J];针刺研究;1989年Z1期 |
6 |
黄显奋,曹小定;针刺麻醉的进展和临床应用[J];世界科学;1994年01期 |
7 |
王红,周丽,吴根诚,姜建伟,曹小定;大鼠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内阿片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94年Z1期 |
8 |
柴晓梅;人工流产针刺止痛扩宫5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9 |
侯金文,黄蔚皓,王青,冯凊媺,蒲永林,高家红;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3期 |
10 |
陈瑾,刘光谱,唐勇;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年09期 |
11 |
朱兵;荣培晶;贲卉;高昕妍;李宇清;;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07年03期 |
12 |
陈明人;陈日新;;针刺镇痛效应特点与一般规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3 |
;中枢神经介质在针剌镇痛中的作用 Ⅱ.优降宁对家兔电针镇痛的影响[J];科学通报;1975年11期 |
14 |
;从针刺镇痛看经络感传现象[J];针刺研究;1977年Z1期 |
15 |
汤健;涂宗萍;任民峰;韩济生;;中枢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80年01期 |
16 |
周保和;金文泉;刘佩丽;;大鼠脑干5-羟色胺能上行和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81年02期 |
17 |
孙凤艳,许梅芬,许绍芬;家兔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射纳洛酮和p-氯苯丙胺对针刺镇痛的影响[J];生理学报;1982年02期 |
18 |
谢国玺,周仲福,韩济生;中枢微量注射抗β-内啡肽的抗体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2年15期 |
19 |
史学义;吴景兰;;外周5-羟色胺系统与针刺镇痛[J];针刺研究;1983年02期 |
20 |
张安中;汤健;周筑安;H.Y.T.Yang;E.Costa;;甲七肽与针刺镇痛[J];针刺研究;1984年02期 |
|
|
|
|
|
1 |
张英;;针刺镇痛与P2X_3受体[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2 |
许能贵;;针刺镇痛的基础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
3 |
张迪;黄猛;丁光宏;;针刺镇痛效应与穴位局部结构的关系[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
4 |
黄维媚;何桥景;李万瑶;;国外针刺镇痛的研究[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
5 |
陈鑫;刘波;陈俊;刘岘;陈志光;尚晓静;李晓凡;;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中枢作用机制的初探[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
6 |
武兵;陈秀荣;王志强;王焕英;;(综述)近年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的梯阶进展[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
7 |
吴根诚;王彦青;曹小定;;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之路——回顾及再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
8 |
蒋丽;奎瑜;;浅议得气在针刺镇痛中的应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
9 |
倪育飞;连庆泉;蒋培伟;徐永强;;针刺镇痛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10 |
丁明星;刘东明;胡长敏;陈建国;;针刺镇痛及其对机体免疫调节[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