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与关联成像研究

龙敏慧  
【摘要】:激光在大气中传播时,其光强分布、光斑半径、到达角等光束参数都受到大气湍流的严重影响。同时,激光的相干性也会遭到破坏,变为部分相干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部分相干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开展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发现部分相干光的闪烁指数比完全相干光小,但相关的实验鲜有报道。另一方面,基于符合热光涨落特性的部分相干光关联成像有望成为未来目标探测手段之一。但若将关联成像应用到遥感探测中,部分相干光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进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研究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以及对关联成像质量的影响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本文研究了部分相干光和相干光在湍流大气中产生的光强闪烁、光束扩展以及到达角起伏理论。首次报道了我们开展的部分相干光和相干光在水介质湍流池中的传输实验结果,实验中模拟产生了Rytov方差为0.4~0.16的湍流,根据接收光强计算出其光强闪烁指数随Rytov方差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强,部分相干光与相干光的光强闪烁指数增加;相干光的光强闪烁指数大于部分相干光,这与Andrews理论模型下部分相干光与相干光光强闪烁指数随Rytov方差变化趋势一致,且大小也处于同一量级,实验结果是对该湍流强度范围下的部分相干光传输理论模型的验证。论文分别采用传统的关联成像算法和压缩感知算法重构了振幅型物体的像,为研究湍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利用相位屏法模拟了Kolmogonov谱下的大气湍流,重点对比了不同湍流强度下两种算法恢复图像的质量。模拟结果表明,关联成像中的信号光受湍流的影响后,与参考光之间的强度关联特性遭到破坏,湍流越强,强度二阶关联函数的最大值越小,基于传统关联算法和压缩感知算法的成像质量均变差;无湍流时,压缩感知算法有效降低了采样次数,且成像质量明显高于前者,但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强,这种优势减小。因此,压缩感知算法有效降低了关联成像的采样次数,且能抑制一定强度的湍流对关联成像质量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陈俊;;高职“光传输实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体系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6年35期
2 靳海涛;;超长距离全光传输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08期
3 洛思;ITU通过新标准,光传输能力大大提高[J];中国标准化;2004年01期
4 小平;空间光传输机[J];光机电信息;2002年03期
5 宋显曜;;光传输眼观六路[J];每周电脑报;2002年26期
6 ;我国光传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J];中国电子商情;2001年01期
7 ;NEC实现6.4 Tbps光传输速度[J];电视技术;2000年11期
8 马添翼;每秒40Gbit的光传输机电缆[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0年11期
9 肖石林;全光传输与全光通信[J];光通信技术;1997年03期
10 巩贺英;;后100G时代,400G光传输何去何从[J];通讯世界;2017年20期
11 新华;;“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研究”获突跛[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年18期
12 曹丽娟;;T比特级超长距离光传输再进一步[J];科技创新与品牌;2020年02期
13 卢志刚;;试析光传输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J];通讯世界;2013年15期
14 宓冠泉;NTT 400 Gbit/s光传输实验取得成功[J];现代电信科技;1996年04期
15 张林泉;1.55μm波段光传输方式的引入[J];四川邮电技术;1989年01期
16 邓文治;袁广翔;李鑫;;长距离高速光传输中的关键技术[J];电信网技术;2013年06期
17 宋欣;王彦;;“光传输组网”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年07期
18 周天;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发展现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07期
19 田野,刘承宜,郭旗,胡巍;用信息熵描述非线性光传输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建新;;40G光传输发展与现状[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柯;;浅析光传输故障定位原则与处理方法[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彬;;超长距无中继光传输在管道工程中的实现[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晔;王树岭;安慧蓉;;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光传输单元结构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蔡阳健;林强;朱诗尧;;用部分相干光来模拟“鬼”干涉和“鬼”成像[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戎福恩;;三电平码的透明光传输[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万兵;刘沛武;;64层螺旋CT触发阈值对肺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9年
8 邓健;张正泉;;新型软X射线透镜光栅光谱议及其成像的部分相干光衍射理论分析[A];1996全国青年激光学术研讨会及中科院光束特性及变换高研研讨班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王光远;王泽宇;管帅;赵煜;;宽频微角振动测量技术及其在光学相机成像质量预测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18年
10 祝威;石嵩磊;张世全;;400Gbit/s光传输调制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1 李博;尹凤华;;蓝韵床旁DR使用体会[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2 石鹏;刘春波;韩香娥;卢芳;张博;;基于光纤阵列的部分相干光产生系统[A];国防光电子论坛空间光信息与组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3 万学文;蓝薇;;光CT研制的最新动态[A];海峡两岸医疗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4 唐峰;;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设备设置对剂量及成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5 苗新;;光网络的传输设计方法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16 王利国;李亚清;巩蕾;;湍流大气中多镜反射点目标的光强起伏特性[A];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7 庞明军;魏进家;;低雷诺数下微气泡对液相湍流调制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8 冯素晓;邱翔;刘宇陆;;稳定分层湍流中湍流输运的关联分析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9 余建明;;DR摄影时管电流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0 夏振炎;田砚;常跃峰;姜楠;;壁湍流相干结构的时间空间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来建成;生物组织的光学描述与光传输规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孔德龙;部分相干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高超;鬼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郑鑫;通过混浊大气介质的成像质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姜芸;资源三号测绘卫星成像质量定量评价与几何定位精度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向宁静;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激光波束传输及目标回波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斌;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成像质量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留占;部分相干光及其光谱变化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胡晓斌;星颤与对地定位和成像质量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蒲继雄;部分相干光相关诱导的光谱变化与光谱开关[D];四川大学;2003年
11 周全;利用重正化群方法研究旋转湍流的统计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2 夏振炎;流向狭缝周期吹吸扰动控制壁湍流相干结构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3 王磊;湍流传热和湍流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4 郝聪聪;湍流测仪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21年
15 王鹏程;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成像质量与X线照射水平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6 罗春伶;改善鬼成像质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7 王莉;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和光谱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8 李铭;非光滑单元的湍流强化效应与流动控制的数值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9 于百蕙;宇宙线缪子成像图像重建与成像质量分析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0 青春;利用中尺度数值气象模式预报大气光学湍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龙敏慧;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与关联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荣达;气动热环境下光传输算法及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董冲;虚拟试验光传输环境建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晓文;部分相干光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空间相干性及方向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旭;光纤阵列部分相干光通信系统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恩鑫;部分相干光的近轴模拟方法—有效张量法[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7 张洁;部分相干光大气湍流传输光束参数模拟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8 吴腾飞;部分相干光的相干度调节及其频谱变化[D];苏州大学;2018年
9 蔡宏吉;提高反射鬼成像成像质量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10 曹道春;大靶面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装置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11 裴勇;双色光无透镜鬼成像系统中的成像质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2 李恒星;探测器振动对鬼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3 沈倩;利用相干模表象分析不同鬼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D];湖南大学;2018年
14 王志峰;光源特性对鬼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5 李芬;小型机载相机稳定平台设计及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6 屈利杰;均匀介质中鬼成像质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7 骆志敏;湍流大气中的波传播及散射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8 裘亦波;亚波长结构金属薄膜中异常光传输的偏振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9 陆红艳;生物组织等效散射颗粒模型及其对光传输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0 田欢欢;部分相干反常空心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实习记者徐志斌;光传输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欣;无线光传输 走向商用[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光传输实现远距离100G[N];网络世界;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冀;抓住光传输市场发展机遇[N];通信产业报;2008年
5 中兴通讯 徐文斌;程100G成全球高速光传输“引擎”[N];通信产业报;2012年
6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李胜瑭;“三超”光传输创200Tb/s新纪录[N];科技日报;2015年
7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李胜瑭;我国T比特级超长距离光传输再创新纪录[N];科技日报;2012年
8 记者 孟伟松 通讯员 李芹;我T比特级超长距光传输再创新纪录[N];人民邮电;2012年
9 李胜瑭;我国超高速超大容量光传输再创新纪录[N];人民邮电;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传输进入100G鼎盛时期[N];人民邮电;2013年
11 ;北电40G光传输获得应用[N];人民邮电;2008年
12 马达;ADC转向光传输产品[N];通信产业报;2002年
13 记者 于扬;北电获光传输市场43.2%份额[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14 ;光传输市场增势不减[N];通信产业报;2002年
15 张宗;河北四方通信力拓光传输市场[N];人民邮电;2003年
16 ;迎接高速光传输新时代[N];人民邮电;2013年
17 ;“孤子”在光传输中的角色[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8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传输升级换代势在必行[N];人民邮电;2009年
19 本报记者 张燕玲;光传输借势“变速”[N];通信产业报;2005年
20 本报记者 张燕玲;光传输三大网络并驾齐驱[N];通信产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