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光波导的板级光电互联技术的研究

方云山  
【摘要】:在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一日千里,电子系统似乎会不断突破高速率、高密度、小型化的极限,但电互连导线的物理特性难以改变,随着传输的速率和频率的升高,电互连中寄生效应愈发严重,即使可以通过优化布局布线,缩短传输路径等方法提升其性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对高速通信系统发展的限制。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替代电互连的方案,光电互联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将导光层植入基板的光电印制板将是未来PCB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波导植入式板级光电互联中所涉及到的关键组件及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光波导进行了工艺缺陷模拟分析和FR4板上制备。首先根据光波导的射线和电磁理论,仿真分析了侧壁粗糙度和陡峭度等工艺缺陷对光场分布的影响。然后,在FR4基板上通过显影刻蚀技术制作了多路聚合物光波导,详细介绍了工艺过程及参数。制备完成后,利用3D测量激光显微镜对光波导的顶表面和侧面进行了粗糙度测试,顶表面粗糙度为12nm,侧面粗糙度为58nm,结果在工艺容限范围内,侧壁形貌也较为陡直。最后,进行通光测试,当激光波长为850nm时,光波导的传输损耗为0.24dB/cm,优于工艺较成熟的硅基波导损耗水平。综合实验结果和各项测试数据,表明通过对工艺流程和参数的不断优化,该聚合光波导的制备方案不仅可在PCB上制作任意多路光波导,而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2)对于光收发组件,针对其SMT混合贴装时需要高精度耦合的要求进行了耦合分析和结构设计。首先利用射线光学理论,分析了激光器垂直出射光线经45°全反射镜耦合进水平光波导并在芯层全内反射传输的光路及其条件。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获取了光耦合效率与全反射镜角度偏差、对位偏差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3dB损耗的对位容差约为30mm,角度容差为2.5~3°,降低了光收发组件贴装时的对准难度。最后,在兼容SMT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收发组件一体化埋入的新型叠层光电板结构,针对板内埋入有源器件易致局部温升过高的传统难题,通过有限元热分析,优化光波导包、芯层材料热导率得以有效解决。(3)基于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板级通信系统进行了系统级建模和仿真。详细介绍了通信链路的组成及建模的依据。尤其对光传输通道,在分析其传输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前文制备光波导的工艺、性能参数进行了单独建模。最终整仿结果表明,该系统在10Gbps的通信速率下,输出信号的眼图质量较好,最小误码率为2×10~(-8)。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崇澄;书评:《光波导理论》[J];通信学报;1985年01期
2 马树坤,程万君,苑立波;光波导理论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3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4期
4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1期
5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6期
6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6期
7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5期
8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1期
9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2期
10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6期
11 凤兰;;光波导理论研究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9期
12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3期
13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5期
14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2期
15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1期
16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4期
17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3期
18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3期
19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4期
20 陈鸿,吴翔,方俊鑫;无序材料中的Polariton在光波导理论中的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洋;基于光波导的高灵敏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仪器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孙宝光;平板光波导的矩阵方法及硅波导耦合的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9年
3 张静;铝酸锂晶体和硫族化合物的离子注入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孙蕾;基于微结构光波导的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5 于晓飞;离子束在光波导制备及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董超峰;几类典型光波导中泄漏模与Berenger模的渐近解[D];浙江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詹鸿;基于配体传能机制的有机光波导放大器的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2 刘伯东;耦合光波导中非线性波长转换相位匹配条件的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余晓波;光波导探测器结构设计及工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一鸣;基于光波导的光电互联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黄蒙;新型硅基光波导及其在中红外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张勐;光波导环形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7 方云山;基于光波导的板级光电互联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任帅;镓扩散铌酸锂晶体光波导的制备及表征[D];天津大学;2018年
9 王莉莉;基于两种酸碱指示剂光波导二甲胺传感器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10 罗梦佳;集成光波导延迟线设计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1 薛晖;氮化硅集成光波导损耗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2 韩金涛;Ge-Sb-Se基质光波导剥离法制备工艺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13 史玉秀;硫系光波导色散调控及非线性应用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14 孙爱娟;锥形光纤中光波导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15 陈洪波;光纤光栅的设计及优化[D];吉林大学;2008年
16 王科;光波导理论及其在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17 李林松;高速大功率光波导探测器新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